当前位置:首页 > 体坛快报 > 正文

南海神庙要门票吗(南海神)

南海神庙要门票吗(南海神)

今天给各位分享南海神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南海神庙要门票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 1、南海神庙正式纳入国家祭祀...

今天给各位分享南海神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南海神庙要门票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南海神庙正式纳入国家祭祀体系是什么时代

南海神庙正式纳入国家祭祀体系是唐朝。

唐天宝十年(751年) 正月,唐玄宗命张九皋奉金字玉简之册封南海王,还将旧庙进行重新修葺,祭南海神自此始用王侯之礼,并定下立夏节由广州刺史代祭南海神制度。

南海神庙坐落于广州市黄埔区庙头村,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是中国历代皇帝祭海的场所。

每年农历三月在此举行的祭祀南海神的传统民间信俗“波罗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波罗诞”庙会是广州最大的民间庙会,有着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是全国现存唯一对海神进行祭祀的活动。

波罗庙会起源于何时,今已难考证。一说是明朝,但从宋代始,波罗诞已成为一个颇具规模和地方特色的庙会,南宋诗人刘克庄在他的《即事》诗“其一”“其二”对当时波罗诞的盛况有过生动的记载。

到了清代,波罗诞进入鼎盛时期。嘉庆年间崔弼的《波罗外纪》载,诞期从二月初旬到十五共十多天,从庙内、庙前到黄木湾的水面,主题特色明显。除了信众祈福、海上灯市、商贸集市、访亲会友、百艺聚汇外,“四乡回景”和“五子朝王”最为热闹。

2010年,南海神庙获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扩展资料:

南海神庙的历史沿革

隋开皇十四年(594年),隋文帝下诏建四海神庙祭四海,在广州南海建南海神祠,并在当地请了一位巫师主持神庙的洒扫和祭祀南海神,祠内还广植松柏树木等,南海神庙因此建立。

唐开元十四年(726年),张九龄奉唐玄宗之命,以特遣持节的身份到广州祭祀南海神,这是南海神庙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祭祀,开创了皇帝派重臣南来代祭南海神之先河。

唐天宝十年(751年) 正月,唐玄宗命张九皋奉金字玉简之册封南海王,还将旧庙进行重新修葺,祭南海神自此始用王侯之礼,并定下立夏节由广州刺史代祭南海神制度。庙中原有《册祭广利王记》碑记其事,杜甫有诗赠行(见韩愈撰《南海神广利王庙碑》)。

唐元和十三年(818年) 将夏,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孔戣亲奉宪宗祝册往南海神庙祭祀。元和十四年(819年) 立夏日,孔戣再次前往南海神庙祭祀,并将庙宇扩大,治庭坛,改作东西两序和斋庖之房。

元和十五年(820年) 夏至,孔戣第三次前往祭祀南海神,并请袁州刺史韩愈为新修葺的南海神庙撰碑文,以记其事,循州刺史陈谏书碑文,这就是《南海神广利王庙碑》,今立南海神庙仪门东侧,并建有碑亭。

宋开宝六年(973年),宋政府命中使修葺神庙,还立《大宋新修广利王庙之碑》于庙内,由裴丽泽撰碑,韩溥奉勅书碑文(此碑今立庙内头门之西侧)。

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宋真宗派员重修南海神庙。

宋绍圣初年(1094年) ,苏东坡谪惠州时,经广州到南海神庙一游,作《南海浴日亭》诗,今浴日亭仍有苏东坡诗碑(复制)。

宋庆元四年(1198年) 立碑记载,大奚岛民作乱(起义),于庆元三年(1197年)在南海神庙附近洋面被官军击败,官府认为是海神显圣,保佑社稷,遂报京师表彰海神,礼部状拟赐庙额,奉勅:“宜赐‘英护庙’为额。”

宋宝庆元年(1225年),大规模重修南海神庙,耗钱600余万。据碑文记载,这次维修的大部分资金来自海上贸易之利。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派遣速古儿赤等于四月十八日为南海神庙建醮,并赐以宝香锦幡银盒楮币诣词, 《至元丙子碑》记此事。至元三十年(1293年),因庙已废,重建之。

明洪武二年(1369年) 初,由于元末连年战火纷乱,神庙香火稀少,不少殿宇废坏,海神难以居住,命中书椽高希贤等修神庙,换掉腐朽的木柱和破碎砖瓦,重新整治殿堂、廊庑、斋堂等。

明成化八年(1472年),因南海神庙年久失修,残破不堪,命广州府判余志重修神庙。此次维修是神庙在明代最大的一次维修。

清康熙四年(1665年),重修南海神庙,平南王尚可喜等立《重修南海神庙题名碑记》。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御笔亲书“万里波澄”四字,并制成巨匾,派户部右侍郎范承烈将御匾专程护送到南海神庙,并专门立碑纪事。

清雍正三年(1725年),复修殿宇,前立石表,为望之所,南为仪门,中为神祠,西为斋宿所,东为厨库牲房。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因庙宇年久失修,非常破败,于是进行较大规模的维修,鼎新庙宇。

清宣统二年(1910年),重修神庙,建韩愈碑亭。

中华民国十二年(1923年)5月26日,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一行专程参观游览了南海神庙。

中华民国十五年(1926年),国民政府拨毫银1万元重修南海神庙,并组织重修南海神庙委员会负责维修工作。其后陈济棠主粤期间,由陈夫人莫秀英主持修建工程,将礼亭、后殿改建为水泥砖构架五开间硬山顶建筑,工程较粗。

1966年1月,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将南海神庙交给广州海运局开办学校和波罗庙航修站。

1966年底~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南海神庙大殿被毁,后殿改建,东西两廊被改建为课堂,不少古碑刻被推倒,原万里波澄碑刻及碑亭等被拆毁,庙内神像全部被砸毁。

1986年,广州市文物部门依明、清规划重修南海神庙,历时五载。

1991年2月8日,广州市文管会、市文化局举行南海神庙复原落成典礼 ;次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队30多国专家即到南海神庙考察。

2006年,瑞典的仿古船“哥德堡号”重走海上丝绸之路,瑞典国王、王后随船抵达广州,并访问南海神庙观摩祭海仪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海神庙

谁能准确的告诉我,南海神的传说共有哪几个?谢谢

谈起南海神庙的建立,人们自然会问起南海神的名字。南海神叫祝融,也有史书称其为祝赤,是祝融和赤带的简称。其实祝融和赤帝是同一人,祝融本是火神,今天一旦发生火灾,人们仍然认为祝融君光临。祝融究竟是谁呢?他又怎样合水火为一神的呢?这有许多传说。

传说一:祝融是中国帝王。他以大施化,号为赤帝。相传,祝融还是一个音乐家,他经常在高山上奏起悠扬动听,感人肺腑的乐曲,使黎民百姓精神振奋,情绪高昂,对生活充满热爱。祝融死后,葬在南岳衡山之阳,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南岳最高峰称为祝融峰。

传说二:上古帝喾 (ku音酷)在位时,有一个叫重黎的人,是倾项的儿子,他的官职是 “火正”,即火官。重黎忠于职守,努力为帝喾和广大黎民服务,当火宫有功,帝喾于是赐以“祝融”的封号。“祝”是永远、继续的意思,“融”是光明的象征,就是希望重黎继续用人来照耀大地,永远给人带来光明。祝融死后,葬在南岳衡山舜庙的南峰,即今之祝融峰下。

传说三:黄帝时期,黄帝南巡,分不清方向,于是请 “祝融辨乎南方”,也就是应该说,衡阳的南岳,最先是由祝融辨出来的,他因此担任了司徒的职务。后来,祝融被封楚地,成为楚国人的始祖。

今衡阳南岳祝融峰顶还有一座祝融殿,殿后岩石上建有石 栏杆,可以凭栏望北山的风光。

这个火神,楚人的始祖祝融又怎样兼任海神的呢?古人认为,南方属火,火又是光明的象征,火之本在水,故祝融合水人为一神,且符合周文王八卦中离 “=”属火,方位在南方的卦象。

传说四:尧帝时期,洪水滔天,浸山灭陵,黎民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尧帝下令鲸 (人名)去治理洪水,可是九年过去了,毫无成效。后来,鲸知道天上有一种称为“息壤”的宝物,只要用一点投向大地,马上就会生长起来,积成山,堆成堤,于是鲧想办法到天上偷了息壤到人间。用它堵塞洪水,大地终于渐渐看不见洪水踪迹了。但是,上帝知道息壤被窃,就派人神祝融下凡,在羽山地方把鲧杀死,井夺回余下的息壤。上帝还命祝融监视人间治水,命他掌管一方水的大权。由于祝融属南方之神,所以就合水火为一神,兼任南海之神了。

既然祝融兼了南海之神,当然要选择一个供他管理南海的驻地。这个地点最少要有两个条件,一是靠近南海出海口,附近有港口,方便海船的出人祭祖; 二是附近有一定的人口,能常有人到庙中顶礼膜拜和供奉管理。位于南海之滨珠江口的扶胥镇 (今庙头村)离广州城约80里,在珠江北岸,面临扶胥江 (珠江的一段),东连狮子洋,下接虎门,背靠广州,是古代出人广州的海路交通重地,经此放洋出海,可以抵达南海各国。扶胥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被称为 “去海不过百步,向来风涛万顷,岸临不测之渊”。这里成为建海神庙十分理想之地,于是,人们就在此建立了南海神庙,使祝融有了居所。

但是,祝融身兼大水两职,衡阳南岳祝融峰才是其真正的宫殿,南海神庙则为其离宫。事实上,南海神庙的建立,是与南北朝以来,广州地区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较快,海上交通贸易频繁有密切关系。当时,中国和西域各国的交往,除了西北陆上丝绸之路外,海上交通迅速发展,不少海外商贾、僧人等乘舟从海上来华,中国海舶亦出洋到番国。由于海上风云变幻莫测,祈求海神保护的愿望也与日俱增,隋文帝开皇十四年下诏建南海神庙,可以说是水到渠成,适应了当时民间和官府的需要

为什么要祭祀山神水神?

人们对于自己知识范畴以外的事物,总会怀有恐惧和敬畏的心理。尤其是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由于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有限,面对人力无法了解和掌控的自然现象时,会产生原始崇拜。祭祀山神水神即由此而来。

祭祀山神水神由来已久,《礼记》记载:早在周代,即有五岳四渎之祭,称为“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水神有四海之神、四渎之神和天后等说法。

四海之神。古人认为,大地的四面都是海洋,且四海都有神灵主之,即所谓四海之神。在《山海经》中就有东海、南海、北海这三海之神的说法了。西海之神的出现稍微晚些。四海之神与四个方向相对应,人们为他们取了世俗化的名字,甚至还安排了他们的婚姻。《重修纬书集成》卷六《龙鱼河图》云:“东海君,姓冯名修青,夫人姓朱名隐蛾;南海君,姓视名赤,夫人姓翳名逸寥;西海君,姓勾大名丘百,夫人姓灵名素简;北海君,姓是名禹帐里,夫人姓结名连翘。”据《史记·封禅书》记载,在秦朝以前,人们就开始立庙祭祀四海之神了。汉朝以后,朝廷开始了祭祀海神的常礼。唐朝,朝廷加封东海神为广德公,南海神为广利公,西海神为广润公,北海神为广泽公。宋代还在京城设海神坛,海神被加封为王,如东海为渊圣广德王,南海为洪圣广利王,西海为通圣广润王,北海为冲圣广泽王。后来,祭祀有了统一的时间地点上的规定:立春日,祭祀东海于莱州;立夏日,祭祀南海于广州;立秋日,祭祀西海于河中府;立冬日,祭祀北海于孟州。四海之神中,以南海之神最为人所尊崇。这大概是因为南海常有风暴海潮等自然灾害,且当地渔业较为发达,人们为了生存,便祭祀海神请求他保佑出海平安。在沿海地区,往往有较多海神的祠庙,如浙江海宁县盐官镇东的一个海神庙,修建于清朝雍正年间。位于广州市庙头村、建于隋朝开皇年间的南海神庙也十分有名,人们的祭祀非常隆重。宋朝方信之在《南海百咏》中记剥了相关祭祀的场景。历代帝王常派特使在这里祭祀南海神。

四渎之神。分别为河神、江神、淮神和济神。除了四季定时的祭祀,每逢旱涝之灾,皇帝便要颁诏祈请四渎之神保佑国泰民安。沿岸的居民、渔民、船夫和商旅,更是祭祀拜颂水神,以求平安。

河神。黄河流域出现了统一的文化以后,各地共同的黄河之神开始得以确立。河伯是人们最为熟知的河神。史书记载河伯是一条大鱼,或说他是半人半鱼的精灵。冯夷是知名度仅次于河伯的黄河之神。他有许多别名,例如冰夷、无夷、冯循、冯修等等。信仰河伯或冯夷的地区是黄河流域两个最主要的部落集团。随着信仰河伯的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强盛,其力量逐渐处于统治地位。于是,把河伯作为黄河之神的文澳门妈祖庙化终于覆盖了整个黄河流域。河伯也就成为黄河流域共同承认的黄河之神了。

江神。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相距甚远,因此长江之神不如黄河之神那样受人尊崇。作为整体意义上的长江之神崇拜,主要出现于大一统国家出现之后,由国家统一进行祭祀。为了方便祭祀,历代朝廷给他的封号有广源公、广源王、广源顺济王等等。也有人以屈原、伍子胥、曹娥等人为长江之神,但都没有造成很广泛的影响。

淮神。神话中的淮水之神是无支祁。淮神的外形奇形怪状,与猕猴有类似之处,据说很有神通。相传大禹治水时,曾将他颈锁大索,鼻穿金铃,锁于淮阴龟山脚下,淮水才得安流。秦朝时,淮神被朝廷列入祀典。汉代,皇帝派遣使者祭祀。唐代和宋代,都封淮水之神为公,元代,封为“长源广济王”。

济神。济水之神在秦朝被列入祀典。汉代,皇帝派遣使者祭祀。唐代和宋代,都封济水之神为公。元代,封为“清源汉济王”。济神祭祀的庙宇在济水的发源地,河南济源县城西北约两公里处。

天后。天后也属于海神,但她的影响远在四海之神之上。在我国,几乎所有的沿海地区,甚至包括许多离海并不太近的地区,都有祭祀天后的习俗。对天后的称呼有很多,如妈祖、天妃、海神娘娘等。祭祀天后的习俗,大概起于宋代。洪迈《夷坚志》记载:“兴化军境内,地名海口,旧有林夫人庙。莫知何年所立。室宇不甚广大,而灵异素著。凡贾客入海,必致祷祠下,求怀筊,祈阴护,乃敢行。盖尝有至大洋遇恶风而遥望百拜乞怜,见神出现于樯竿者。”这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对天后的虔诚祭祀。关于天后的出身。说法不一。大致说来,她本是五代时(一说宋初)福建莆田湄洲屿人,姓林名默,其父林愿任都巡检。林默生有异禀,长大后懂得运用法术,并且能预言吉凶之事,还能“乘席渡海,乘云游岛屿之间”。生前她常常给当地百姓治病,死后,她也常常显灵于海上救人。这些记载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天后可能确有原型。她很可能有高超的行舟技能和水性,但是如“乘席渡海,乘云游岛屿之间”等,则是人们对她的能力的夸大和神化。作为海神,天后的神通主要是保佑在海上活动的人的安全。如帮助剿灭海盗,使人免于海盗之祸,以及使行舟之人免于风涛之患等都属于天后的职责范围之内。对天后的祭祀在福建、广东、台湾等沿海地区十分盛行。天后显灵在海上保护行舟安全的故事,在当地的民间传说中都有很多。天后既能救人于海中,也能救人于江中。除了沿海地区,有很多沿江地区的人们也虔诚地信仰天后。除了在江海中救人之外,天后还有保佑国家平安、主晴雨等重要功能。三月二十三,是天后的生日,信仰天后的地方,在这一天都要举行祭祀活动。清朝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九云:“三月二十三日,俗传为天妃会。建醮扮俏饰童男女如元夕,宝马彩棚亦百队。”这一天,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有人甚至不远数百里而来,到金碧辉煌的娘娘宫祭祀。所有可泊船之处,几乎无隙可寻。“红颜白鬓,弥漫于途”。例如创建于北宋年间的福建湄洲的妈祖庙,是祭祀天后的祖庙,每年香火都很旺盛,祭祀的人很多。

古代帝王除了祭祀水神,还要祭祀山神。

山神祭祀也有很古老的传统。古人认为万物有灵,山也是如此。雄伟的高山上云雾缭绕,景色变幻莫测,的确给人以神仙居所的感觉。最为著名的山神就是五岳之神,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在这五座山上都有祭祀山神的庙宇。历代帝王都对五岳之神有所加封,一直加到了“帝”一级。推本溯源,五岳信仰源于人们对自然的恐惧、敬仰和由此而生的崇拜。对五岳之神的祭祀被纳入了国家祀典,受到朝廷的春秋祭祀。五岳神是山神的代表,立有岳神庙,分为五方,管辖全国。除了官方的祭祀,民间对山神的信仰也十分虔诚。

东岳泰山是五岳之中宗教色彩最为浓烈的名山。古代帝王常在此举行封禅祭天地的祭礼,以此证明皇帝是天子,以利于巩固帝王之位。民间信仰中,泰山具有主生死、收人魂的职能,被看做是生命之神。三月二十八日为东岳神的生日。其他四岳只在本境内立庙祭祀,惟独东岳庙遍布各地,称做“行祠”,东岳庙会成为全国性的祭祀神明的节日。西岳华山之神,其服饰仪仗和所乘坐的龙都是白色的。他的职能,是主世界金银铜铁这些金属,兼管羽翼飞禽。北岳恒山之神的服饰和坐骑都是黑色的,职能是管理江河淮济和虎豹走兽、昆虫虺(huǐ)蛇之类。南岳衡山的服饰和所乘之龙是赤色的,他主封疆分野,兼督鳞甲水族。中岳嵩山之神的服饰和坐骑都是黄色的,他主世界土地、山川陵谷,兼牛羊食啖。除了五岳之神,其他许多山都被认为神灵主之。这些山神都渐渐被世俗化。

古人认为,山神和水神虽然都是保佑人们的神灵,但是假如人们不虔诚地信仰他,隆重地祭祀他,神仙们也会采取种种手段报复或者说提醒人们注意,要求人们更加崇拜他们。自然现象是不依人们的意愿改变的,对山神水神的祭祀也一直没有间断。到今天,我们已经了解了自然的一部分奥秘,知道祭祀是不能避免自然灾害的。对山神水神的祭祀也不再具有过去的意义,而是仅以一种具观赏性的民俗活动而存在。

广州南海神庙有什么神

谈起南海神庙的建立,人们自然会问起南海神的名字。南海神叫祝融,也有史书称其为祝赤,是祝融和赤帝的简称。其实祝融和赤帝是同一人,祝融本是火神,今天一旦发生火灾,人们仍然认为祝融君光临。祝融究竟是谁呢?他又怎样合水火为一神的呢?这有许多传说。

明洪武碑亭

历史上妈祖有没有被皇帝封为南海神?

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展,以行船谋生的船工渔夫亦逐渐增多。他们面对反复无常的大海,惟有从祈求神明庇护中得到一些精神安慰,妈祖信仰遂之传开,历代皇帝对妈祖的褒封也逐步升级。 初时,妈祖庙只是莆田海边的杂祠。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领事路允迪奉使高丽国,船在黄水洋遇风暴。恰好此船上水手从莆田雇来,危难中祈祷妈祖,终转危为安。返国后,奏请朝廷,宋徽宗于是赐顺济庙额,顺济庙即当时宁海墩(圣墩)妈祖庙,妈祖信仰从此获得了朝廷的承认。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封崇福夫人,这是对妈祖最早的褒封。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莆田人陈俊卿为当朝丞相,笃信妈祖,于是奏请朝廷诰封妈祖为灵惠夫人,之后,一路加封,直到同治十一年(1872年),要再加封时,“经礼部核议,以为封号字号过多,转不足以昭郑重,只加上‘嘉佑’二字”。这样,自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直至清同治十一年,四个朝代14个皇帝先后对她敕封了36次,封号最长达64个字,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已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妈祖和孔子、关帝等一同被列入清朝地方的最高祭奠,规定地方官员必须亲自主持春秋二祭,行三跪九叩礼,列入国家祀典,使她成了万众敬仰的“海上女神”。 古代历朝对妈祖的褒逢 朝代年号(时间)封号 宋朝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崇福夫人 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灵惠夫人 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灵惠昭应夫人 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灵惠昭应崇福夫人 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灵惠昭应崇福善利夫人 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灵惠妃 宁宗庆元四年(1198年)灵惠助顺妃 宁宗嘉定元年(1208年)存灵惠助顺显卫妃 宁宗嘉定十年(1217年)灵惠助顺显卫英烈妃 理宗嘉熙三年(1239年)灵惠助顺嘉应英烈妃 理宗宝祜二年(1254年)封存灵惠助顺嘉应英烈协正妃 理宗宝祜三年(1255年)灵惠助顺嘉应慈济 理宗宝祜四年(1256年)灵惠协正嘉应慈济妃;封灵惠协正嘉应善庆妃 理宗景定三年(1262年)灵惠显济嘉应善庆妃 元朝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护国明著天妃 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护国显佑明著天妃 成祖宗大德三年(1299年)护国辅圣庇民显佑明著天妃 仁宗延祜元年(1314年)护国辅圣民显佑广济明著天妃 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护国辅圣庇民显佑广济灵感助顺福惠徽烈明著天妃 明朝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昭孝纯正孚济感应圣妃 成祖永乐七年(1409年)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 清朝康熙十九年(1680年)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上圣母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护国庇民妙灵昭应仁慈天后 乾隆二年(1737年)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天后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天后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天后 嘉庆五年(1800年)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天后 道光六年(1826年)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天后 道光十九年(1839年)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天后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天后 咸丰二年(1852年)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天后 咸丰三年(1853年)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天后 咸丰五年(1855年)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天后 咸丰五年(1855年)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天后 咸丰七年(1857年)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

麻烦采纳,谢谢!

南海神诞为什么又是波罗诞,南海神庙波罗诞的由来和历史

宋朝刘克庄《即事》诗写到:“香火万家市,烟花二月时。居人空巷出,去赛海神庙。东庙小儿队,南风大贾舟。不知今广市,何似古扬州。”当下,这该是广州乃至珠三角地区民间影响最大的庙会了。庙会祭祀的是南海神,农历二月十三是其正诞。本来的南海神诞怎么又成了波罗诞,二者是一回事吗?显然不是。 南海神,是古人所认为的东南西北四海海神之一,《山海经》中已有此种说法。与四海海神对应的还有四方方位神,南方之神是祝融,“其都南岳”。到了汉代,海神与方位神合流,祝融又成了南海神,用韩愈的说法,“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为什么?清朝学者屈大均说了:“四海以南为尊,以天之阳在焉。”然而,祝融不是火神吗?屈大均是这样阐释的:“火之本在水,水足于中,而后火生于外。火非水无以为命,水非火无以为性。水与火分而不分,故祝融兼为水火之帝也。”

再看看波罗的得名。浏览诸多文章,大抵皆言因庙中有“夷人”或“番僧”种下的波罗树,并且点明这个番僧叫做达奚,达摩的小弟弟。根据宋朝阮遵的说法,达摩当年是带着两个弟弟“由天竺入中国”,经过南海神庙的时候,“欵谒王,王留与共治。达奚不可,揖欲去,俄死座间,化为神”。因为这老外“植波罗树,不克归,立化于此。故至今海神庙土人皆呼为波罗庙”。

关于南海神和南海神庙要门票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