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菲利普斯,以及菲利普斯曲线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 菲利普斯曲线介绍...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菲利普斯,以及菲利普斯曲线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
2、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3、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新西兰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
菲利普斯(1845—1912),英国航空先驱者之一。他曾在1880年前后,设计和改进维纳姆式风洞,并于1884年制造成功。风洞的最大特点是将试验气流由直射式改为引射式,并且加了过滤网,从而大大改善了试验气流的均匀性和平衡性。
不过,菲利普斯更大的贡献在于对翼型的研究。他试验过上百种翼型,单弯度、各种双弯度,甚至还有菱形的。通过这些试验,他发现双弯度翼型即使没有迎角也能产生升力。为了检验获得的结论,菲利普斯建造了两个靠蒸汽驱动的大型旋臂机。第一个旋臂机直径约17米,中间靠导轨支承,第二个直径为5?5米。从外表看,旋臂机显得很笨重,但它似乎可以看成是当时最先进的旋臂机,可以自动测量包括试验件的速度、倾角、升力、阻力等数据。
基于试验结果和对高展弦比机翼的偏爱,1893年,菲利普斯设计出一架样子奇特的飞机。它上下排列着50个翼面,左右各对称25个,但是,由于这架飞机的结构十分脆弱,重心也太高,试飞没有成功。菲利普斯的这项工作在当时遭到了许多指责,被认为是走上极端,陷入歧途。但我们必须承认,他对翼型的研究和实验是相当充分的,并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试验结果。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新西兰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
此后,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尤其是萨缪尔森和索洛将原来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发展成为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拓展资料:
1958年,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1-1913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图中,横轴U值代表失业率,纵轴G值代表通货膨胀率,向右下方倾斜的PC即为菲利普斯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高(d)时通货膨胀率就低(b),当失业率低(c)时通货膨胀率就高(a)。
最初是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一条曲线。它是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因为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货币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提出了如下几个重要的观点:菲利普斯曲线
第一,通货膨胀是由工资成本推动所引起的,这就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正是根据这一理论,把货币工资增长率同通货膨胀率联系了起来。
第二,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存在着交替的关系,它们是可能并存的,这是对凯恩斯观点的否定。
第三,当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u)时通货膨胀率为0。因此可以把自然失业率定义为通货膨胀为0时的失业率。
第四,由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因此可以运用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用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来换取较低的失业率,也可以运用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来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这就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于菲利普斯和菲利普斯曲线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上一篇:体彩排列5开奖号(体彩)
下一篇:欧冠赛程表2022(欧冠赛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