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玛丽米克尔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玛丽米克尔2019年互联网趋势报告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 1、移...
今天给各位分享玛丽米克尔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玛丽米克尔2019年互联网趋势报告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移动互联网的10年
把互联网装进你我的口袋
在手机悠扬的闹钟声里醒来,睁开眼第一件事是打开微信看看昨夜发生了神马八卦,在饿了么订的早餐已经送到家门口,然后骑个摩拜单车奔向地铁,手机一刷完成付款。这只是智能手机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冰山一角。
这在十年前难以想象。那时,“一机在手走遍天下”还只是移动互联网布道者口中的愿景。那时候上网主要靠PC,手机上网还在用昂贵的GPRS,打车还要靠街边招手。
这十年,手机网络实现三级跳,从龟速的2G进入3G再升级到当前的4G。智能手机的普及,为互联网进入口袋扫清了终端壁垒。购物、资讯、社交、视频……工作、娱乐、生活都化为指尖轻击下的一个个APP图标。
截至2017年上半年,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其中手机网民7.24亿。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手机支付,在一线城市,到菜市场买个菜都能用手机扫码支付。
生活方式巨变的背后,是围绕手机的移动互联网入口的角逐。从微博到微信,从打车软件大战到外卖百团大战,从共享单车到直播,风口过处,遍地硝烟。中国互联网第一代创业者们形成的“战国七雄”格局,在移动互联网红利的催化剂里演变成BAT“三国鼎立”,并且在更多的垂直行业锻造出一个个新的“独角兽”企业。
2017年6月,有互联网“女皇”之称的摩根士丹利分析师玛丽·米克尔在年度《互联网趋势》中预测称,中国处于移动娱乐的黄金时代,搜索引擎百度、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拥有微信的腾讯,占据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最多的时间。
一机在手,天下可走。
美剧《硅谷》的故事情况非常精彩,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许多观众的喜欢,这部电视剧将这个行业的人物都给统统黑了一遍,被人们评价是一部纪录片。这部美剧中一些角色有现实中的原型,Peter Gregory的原型是Peter Thiel;Gavin Belson的原型是比尔.盖茨;Erlich Bachmann的原型是Sean Parker等等。
一、Peter Gregory这个角色的个性与传奇投资者Peter Thiel非常相似
在剧中创办魔笛手的投资人Peter Gregory被大家认为是按照硅谷传奇人物Peter Thiel来制定的,Peter Thiel有着德国血统,同时Peter Gregory的姓也是德语的姓,对于两者的名字这么接近,可见编剧没有打算做掩饰。Peter Thiel的创业事迹以及人性都跟Peter Gregory非常的相近。在剧中Peter Gregory事业非常成功,并且也非常傲慢,这种个性也是Peter Thiel个性的写照,同时也是许多投资大佬的个性。
二、Gavin Belson的角色被观众嘲讽是比尔.盖茨
Gavin Belson这个角色是许多硅谷大佬的作风,无论是性格暴躁,还是出行身边围绕着许多人。经过综合的对比,将Gavin Belson当成比尔.盖茨并不是空穴来风,Gavin Belson跟比尔.盖茨一样被公司高层当成神一样,同时比尔.盖茨非常相信佛教和东方神秘力量,Gavin Belson正巧身边有一位东方的精神导师。Gavin Belson为了打击其它对手采取了卑劣的手法,虽然不一定指向苹果,这种手段是许多IT大佬都使用过的手段。
三、Erlich Bachmann这个角色被指是投资界大佬Sean Parker
Erlich Bachmann成为魔笛手的创始人,被观众指是Facebook的Sean Parker,当初Sean Parker进入脸书之后,创建了非常有名的Napster,后来因为版权问题不得不将Napster卖出,这一点跟剧中的Bachmann非常相似。在这部剧中Bachmann和Richard之间的关系就像IT创业公司,产品天才与融资高手联手一样,在许多IT公司鲜活的写照。Bachmann非常像Parker喜欢留连酒色和夜生活。
除了以上这些,像是男主角Richard Hendricks被指像Twitter创始人杰克.多西、Laurie Bream被指“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和雅虎CEO玛丽莎.梅耶等等。《硅谷》的播出让许多现实生活中的IT大佬纷纷“躺枪”,这些天才的程序员,因为受到IT互联网革命的发展终于扬眉吐气,年纪很轻就成为IT新贵,这是时代潮流所致,《硅谷》将这些真人真事为背景产生了这部GEEK喜剧。
“网络渗透率”又称“互联网渗透率”;互联网渗透率是指使用互联网的网民与总人口数之比。用于表达互联渗透到普通民众生活的程度。最早互联网渗透率由“互联网女皇”之称的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广泛表述于其年度互联网趋势报告里。
互联网渗透率(Population Penetration/Internet Population and Penetration)最早见于Mary Meeker的互联网趋势报告(Internet Trends),与国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互联网报告中提到的网民渗透率是同一个概念。但是计算方法,表述的内容有差异。与此相类似的概念是Market Penetration。 市场渗透率是指销售数量与理论上最大市场比。 同样互联网渗透率的分母也是理论上的最大市场。其中中国的数据来自CNNIC。
根据最新的(2015)互联网趋势报告 。互联网渗透率因为人口基数的增长而陷于停滞状态。但是移动互联网渗透率仍然在增速,并超过互联网达73%渗透率。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回报率较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增长潜力。移动互联网广告较互联网增长强劲。移动互联网视频广告是其中的佼佼者。
大企业沉湎于改正过去的痛点,而消费型企业追逐激情。商业通讯工具缺失。
玛丽-米克尔1959年出生于美国中部印第安纳州,1982加入券商美林公司,1986年加入了知名投行所罗门兄弟(1998年被并购)。 1991年加入了另一家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1998年被美国财经杂志《巴伦周刊》称为“互联网女皇”。受2000年左右互联网泡沫影响,一度给米克尔的个人信誉带来了严重的危机。2004年重新崛起,摩根士丹利成为谷歌IPO的主承销商。在2007年的互联网报告中,米克尔就预判美国可能会在“次贷问题上存在风险,需要予以密切关注”。在随后的2008年,美国正是因为次贷问题而引爆了金融危机。华尔街遭受惨痛打击,美国经济也陷入严重衰退。
米克尔每年发布的互联网报告,依然是互联网从业者、投资者以及媒体公众最为看重的趋势预测报告。米克尔总能收集到海量的数据,逻辑严密地得出自己的结论,预见到下一个网络趋势的到来。
试试看这个,CNNIC的,也具有行业权威性。
有个PDF版的,你访问下边的链接试试看:
【PConline 杂谈】“曾经在微博上虚度光阴,如今又在微信里蹉跎岁月,你以为通过手机就连接了世界,其实只是躲在屏幕后面获取安全感……”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会相信每天占据国人手机时间最多的微信当年(2012年4.2版启动页面)竟然说出这样一番”诚实“的话,虽然后面省略的字句是为了让你更加离不开微信。
如今很多人以为在手机上看到了全世界,其实他们只是每天对着一部手机而已。
“我不喜欢随时随地都能被人找到”
一九九九年,有人在美国的街头做了一个有趣的采访,你需要手机吗?
面对镜头,很多人毫不犹豫地表示不需要。
有人说,我没那么重要,没人要随时随地联系我。
有人说,我有家用电话,我要手机干嘛?当我困在某个地方的时候,总能找到电话亭或者借我电话的农夫……
有人说,我不喜欢随时随地都能被人找到。
还有的人说,如果有人要联络我可以写信给我,如果是重要的事可以打我家电话。
那一年,手机市场还是功能机的时代,手机主要用来打电话和发短信,并且售价不菲,仍是富人阶层的玩物。也正是那一年,世界上第一款支持WAP(无线上网协议)的手机诺基亚7110才刚刚问世。在当时的环境下,人们有这样的回应无可厚非,一方面消费者无法预测未来,另一方面,那时的手机确实不比现在的十八般武艺。
而十八年后的今天,人们的沟通、出行、食宿、工作和娱乐已经统统离不开手机了,小小的屏幕之中,隐藏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让人们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手机刚发明的时候,科学家的初衷是为了打破空间的藩篱,使人与人之间能够更便捷地沟通。而如今,人们却成为了它的奴隶,彼此之间越发疏远。这一切都应了那句令人深省的名言,科技是把双刃剑。
人们每天花费多少时间在手机上?
以中国为例。2017年6月1日凌晨,有“互联网女皇”之称的华尔街证券分析师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在美国Code大会上发布了2017年的互联网趋势报告。报告中显示,2016年中国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突破七亿(CNNIC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而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为4.9亿部,也就是说几乎每三个中国人就有一个人去年换了新手机。由此可见,手机在中国已经高度普及,成为大多数人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产品。
报告中还显示,在2016年中国移动用户每日在线时长超过25亿小时,折算起来,国人平均每天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超过三小时。而在2017年,随着《阴阳师》《王者荣耀》以及吃鸡游戏的大热,人们每天盯着屏幕的时间只增不减。
每天在手机上玩什么?
女皇的报告还显示,中国人每天使用频率最高的的应用是微信、QQ、爱奇艺、UC浏览器以及微博。中国用户每天花在移动应用上的时间达31亿小时,而光微信就占了9亿小时。
看到这些数据,让人脑海里不禁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凌晨三四点了依然还在漫无目的地刷微信,有时梦中惊醒忍不住翻身打开手机继续刷,第二天一大早醒来就是打开手机看看有没有人找、深夜朋友圈又更新了什么……
等红灯、地铁上、吃饭、聊天甚至情侣间亲热时……几乎每时每刻我们都会有那么一瞬间忍不住想要打开手机,哪怕不做什么,只是点亮屏幕,划动几下,再熄灭屏幕。甚至有的人手机电量不足就感到浑身不舒服,一天不玩手机就像要了自己的命。
为什么人们每天乐此不疲地玩手机?
手机不仅消耗我们日常的大量时间,还深刻地影响了我们和其他人的联系:一家人聚在一起,不是愉快地交谈,而是各自看电脑和手机;朋友聚会,不是闲话当年,而是拼命在刷微博和朋友圈;上课的时候,老师在讲台上妙语连珠,底下的学生却在玩游戏看视频;开会时,老板在说年度计划,底下的人却在忙着回邮件、发信息……
被凯文凯利称为技术领域的“弗洛伊德”,人与技术关系领域首屈一指的社会心理学家雪莉特克尔(Sherry Turkle)将这些现象归结为“群体性孤独”——我们似乎在一起,但实际上活在自己的“气泡”中。我们期待他人少,期待技术多。不间断的联系,是否让人类陷入了更深的孤独?
2012年2月,雪莉特克尔再度登上TED的演讲台,为我们带来了一场深刻探讨人与科技关系的演讲:《时刻保持联系,却依旧感到孤独(Connected,but alone?)》。雪莉特克尔在演讲中总结了让人们痴迷于手机或者其他电子产品的三大错觉:一、我们可以把精力分配到任何我们想关注的地方;二、总会有人倾听我们;三、我们永远都不用独自一人。
我们可以把精力分配到任何我们想关注的地方
以前我们觉得上课、吃饭时玩手机会被认为是一件很稀奇或者让人讨厌的事,现在早已习以为常。人们总是希彼此既能够呆在一起,又能够同时“在别处”——连线到任何他们想去的地方,大家已经习惯这样“一起独处”,因为对他们而言最重要的事是控制和分配他们的精力。
正如知乎网友JZeng说,我们依赖的不是手机,而是通过手机连接的整个世界。科技让我们随时随地和世界保持连接,就像呼吸空气一样平常。那个充满诱惑的世界,显然比身边的人和事更吸引——直到他们失去之前。
总会有人倾听我们
“不管哪一代人,人们都没法从彼此之中获得足够的关注。”在微博、朋友圈中,我们有无数的自动生成的“听众”,那种没人愿意倾听的的感觉使我们更愿意和看似关心我们的机器待在一起。
也许很多人希望,有一天,更高版本的Siri——苹果公司iPhone的智能语音助手会更像一个好朋友,一个当别人都无暇顾及你时还耐心聆听的挚友。
我们永远都不用独自一人
当我高中时代暗恋已久的女生,在朋友圈发出恋爱手游《恋与制作人》的盛世美颜的男主角李泽言,并配上文字:“地球已经不需要男人了吗”时,我心中是百感交集的。如果现在继续有新闻说某个人又想和iPhone结婚时,我想我已经不会再感到惊奇了。
2010年1月9日,在拉斯维加斯的成人娱乐展上,“真实伴侣”公司便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美女性爱机器人洛克茜。美国一项调查发现,年龄在20-61岁之间的男性有2/3都想与机器人啪啪啪。
人赤条条的来到这世上,又赤条条地走,人心曲折浩瀚,脑中百转千回,谁又真正懂过谁?孤独是人类不可救赎的、永恒的命题。
为什么不面对面交谈?
雪莉特克尔曾经问过人们为什么不面对面交谈?有人答道:因为面对面交谈是实时发生的,你没法控制你要说什么。是的,通过智能手机,我们在朋友圈、微博去呈现的自己都是经过编辑、修改、润色以及删除去达到的我们想要变成的样子。一旦面对面交流,你会惊慌、你会词不达意、你会犯小错误,这样一来我们在别人眼中就不完美了。
但是,这些微小简短的在线交流片段加在一起就不能等同于真正的交谈吗?“不能,这种小片段的方式交流可能可以收集到那些精心修饰过的信息,但是却很难让我们互相了解,真正地了解和理解对方。”
沉迷手机有什么危害?低头族竟毁灭地球
手机出现为我们带来了无数的便利,但也让这个世界的温暖渐渐消失。每天浸泡在社交软件上,用点赞维系着摇摇欲坠的感情,一个个嘻嘻哈哈的表情包背后的你,真的快乐吗?
美国摄影师Eric Pickersgill拍摄一组照片很火,人们手机被P掉出现的有趣一幕
关于地球的毁灭,人类有不计其数种想象。太阳燃尽、星球碰撞、核弹爆炸、海面上升……你有没想过低头玩手机导致地球毁灭呢?
《低头人生》这部动画片作者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低头族的生活状态,每个低头已经低到扭曲的人,都只关注自己的手机屏幕,无论他人生死,最终一连串事件引发蝴蝶效应,导致地球灭亡!在2017年9月份的学生奥斯卡上,来自央美的谢承霖凭借该片一举夺得第44届学生奥斯卡动画短片金奖。虽然该片手法夸张,不少人却惊呼:扎心了!
见到有人身亡而只是有兴致发自拍的年轻女人
结语
一路走来,手机不过是人类历史长河中被痴迷的一个小小工具而已。我们曾经也痴迷过电视、电脑,未来我们会痴迷什么东西,谁的心里都没有谱。批评家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在其1985年出版的经典著作《娱乐至死》中所担忧的永不过时:人类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我们每天不停地刷、发朋友圈,让那些无关紧要的人占据了生活的全部。“我分享,故我存在”?不,放下手机,你才会明白“有时候你想证明给一万个人看,但最后发现只有一个人明白,那就足够了。”
我们并不是说要彻底地抛弃手机,抛弃一切让人沉迷的电子产品,回到黑灯瞎火、“从前慢”的年代。“我只是建议我们应当和电子设备、与别人也与自己,建立更加有自我意识的关系。”雪莉特克尔如是说。
快过春节了,但愿我们能在饭桌上少点听到长辈们吐槽:“亲情难敌机器”。
不土。
Chloe
读法:
英 [ˈkləʊi] 美 [ˈkloʊi]
解释:
n. 克洛伊(女子名)
用法:
Chloe Moretz 科洛·莫瑞兹 ; 科洛 ; 莫瑞兹
Chloe Sevigny 科洛·塞维尼 ; 科洛塞维尼 ; 塞维妮 ; 塞维尼
Chloe Webb 科洛·韦伯 ; 这两名女生分别是洛
近义词:
Mary
读法:
英 [ˈmeəri] 美 [ˈmeri]
解释:
n. 玛丽(女子名)
用法:
Bloody Mary 血玛丽 ; 血腥玛丽 ; 血腥玛莉 ; 红色玛丽
Mary Meeker 玛丽·米克尔 ; 玛丽·米克 ; 玛丽米克 ; 米克尔
Mary Poppins 欢乐满人间 ; 玛丽·波平斯 ; 欢喜满人世 ; 波平斯
关于玛丽米克尔和玛丽米克尔2019年互联网趋势报告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