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罗纳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罗纳德第五人格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 1、罗纳德·里根是如何走上政治...
今天给各位分享罗纳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罗纳德第五人格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罗纳德·里根结束了他的好莱坞生涯之后,便开始"为右翼发声",在政界崭露头角。1954年,他受聘担任通用电气公司的官方新闻发言人——这也意味着他将在全国通用企业中发表讲话,赞美自由企业的种种好处,提醒人们警惕大政府和共产主义的危险性。里根很上镜,他能够展现出一种轻松、平易近人的风格,这使他得以与那些可能被他的政治立场吓跑的人建立联系。
他还有一种游走于虚构世界和他自身所在的非虚构世界之间的能力,这使得他的说法变得可信,即便它们是白日梦。里根的传记作者曾经写道,他的头脑里充满了"各种故事,一个想象中的世界,在那里英雄事迹能够改天换地"。虚拟与真实世界同时存在于他的脑海中。他总是发出真诚的呐喊,因为他相信这些,即便它们并不符合事实。在"感觉"和"事实"的无数次较量中,"感觉"赢了。"坦白地说,他相信故事的力量。"1966年里根竞选加州州长时,走的是一条传统的、尽量贴近中间的路线,以确保选民不会因为他在娱乐界的名声而对他产生反感。
他避开了那些攻击他是右翼和缺乏经验的言论,在演讲中缓和了预期,把包括很多知名温和派在内的各种支持委员会联合在了一起。他的一个竞选经纪人后来曾说起,有人指称里根没有经验,对此他们的办法是承认"里根的确不是一个专业的政治家。但他是个平民政治家。这样,我们就有了一套自动防御系统。
他不需要有经验。平民政治家不一定要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这甚至将他的对手——长期任职州长的专业政治家帕特·布朗(PatBrown)推向了防守位置。此后,这成为众多美国选举中的一个议题。里根团队通过提问和回答环节来强调,他不是一个只知道死记硬背演讲稿、发表精彩讲话的演员。而他的竞选经纪人则根本不想纠缠伯克利校园骚乱事件,他们发现这样做反而对自己是有利的。
里根当选州长后,人们发现他是一个有潜力的保守派总统候选人。1968年他尝试性地加入了竞选,但直到1974年完成第二任州长任期之后,他才真正开始准备竞选美国总统。他利用一个全国性的联合专栏和广播节目让自己始终处于公众的视野中,同时也把这两个平台作为完善信息的途径,从中识别出那些受众反馈最佳的话语和主题。当时,自认为是保守派的美国人所占的比例(38%)比自认为是自由派的人所占比例(15%)超出两倍多。但大多数(43%)美国人仍然认为自己是中间派。
1976年,里根在争取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中败给了福特,但这次经历为他在1980年竞选成功做好了铺垫。吉米·卡特(JimmyCarter)上任后,一直在奋力应对经济问题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国际性危机,从这方面来看,这反倒帮了里根的忙。里根提出,民主党的社会保守主义和反对政府赤字开支与大政府的共和党经济保守主义之间存在分歧。他坚持认为,"一度清晰划分这两种保守主义的那条线正在逐渐消失"。他设想,"我们并不是要把美国保守派的两个分支简单地组成一个临时的不稳定联盟,而是要建立一个全新的、持久的多数派"。
他接下来的第二步便是主张这两种传统不仅能够联合在一起,而且能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未来。于是,他许下了一个传统政客的承诺,即一切会更好,美国会更强大、更富有,这种乐观态度和卡特的忧郁悲观形成了鲜明对比。当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卡特进行辩论时,里根力求展现自己是符合主流的。他向卡特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即4年来美国人的经济状况是不是得到了改善,以此来压住卡特的势头。里根从两个方面证明了让人理解信息的重要性,以此来巩固各个群体对自己的支持,这些群体对新兴的共和党多数派来说至关重要。
一方面是他对南方选民的吸引力,为了支持里根他们就不得不放弃吉米·卡特(他也是南方人)。里根小心翼翼地避开了公开的种族主义,从密西西比州的费城开始了竞选活动,这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城市,六十年代3名民权运动成员曾经在此遭到谋杀。里根站在一个臭名昭著的种族隔离分子身边,强调自己对于"国家的权利"的信念,认为它是扫清黑人进步障碍的一个秘籍。另一个方面,里根明确呼吁,要尊重特定选区的宗教权利。
里根并不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宗教信徒,1980年他在做总统候选人提名演讲时中途停了下来,这个插曲看上去像临场发挥,实际上却是经过仔细准备的。他说,自己一直在想,要不要在现有的演讲稿中补充一些内容。然后他说道:"毋庸置疑,这是一块天佑之地,一片自由之地,这是一个为世界各地渴望自由呼吸的人提供庇护的地方。"他巧妙地将总统竞选变成了宗教改革运动。他要求听众们默默地祷告一小会儿,最终道出了后来成为他口头禅的那句话——"上帝保佑美国"。一种新的宗教政治诞生了。
其中一部分原因是,里根的策略引起2/3的美国人的积极响应。更重要的是,他在获得成功之前就已经预料到,如果他传达了正确的信息,就能获得日益强大的福音派联盟的支持。虽然卡特笃信宗教并且经常谈到信仰,然而他并没有在总统任期内将宗教作为一项特别议程。1973年1月22日是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罗伊诉韦德案"(Roevs.Wade)的裁定促使美国堕胎合法化,此举极大程度地刺激了福音派和天主教人士。
激进分子主张,个人的就是政治的。这一表态受到了保守派的拥护,他们希望政治能够扭转眼下毒品、犯罪和性放纵猖獗的道德滑坡现象。南方浸信会教友杰瑞·法威尔(Jerry Falwell)拥有自己的电视节目,他于1979年发表了一篇名为《美国能够得救》(America Can Be Saved)的布道。其中的主要意思是,世俗和神圣不可分割。
因此,上帝的子民要接受训练"成为大企业中的领导者,他们可以成为律师、商人,成为未来美国的大人物。如果我们要挽救这个国家,那就必须朝着正确的方向把上帝的子民们发动起来,而且必须迅速行动起来"。杰瑞·法威尔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反对堕胎、支持在学校祷告、支持传统的性和性别观念的道德多数派。"如果所有信奉正统派基督教的人都知道应该把票投给谁,并且把这些选票集中起来,那么我们就可以让任何人当选"。
他组建了美国的道德多数派,如果里根能提供一个他们支持并受鼓舞的平台,那么他们就可以帮他拿到300万~400万张选票。道德多数派的另一名领导人保罗·韦里奇(Paul Weyrich)把该组织描述为"致力于推翻国家现有权力架构的激进派"。里根的演讲及其旨在"保护未出生的孩子"的宪法修正案建议发挥了作用。最后,他得到了选票。
罗纳德·科斯是家中的独子,他的父亲在邮局担任电报员,母亲在家,虽然双亲的学历不高,但却极有教养,只是他们对学术工作一无所悉,同时也不感兴趣。但一直支持科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他的母亲教导他要诚实与真诚。诚实与直率对科斯后来的工作起着重大的意义。奈特曾说:“科学的基本原则(真实或客观的本质)就是道德的原则。”
罗纳德·科斯是个残疾的孩子,他小时候在地方委员会办的残疾人学校上学。1927年,他顺利考上了大学。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他多次转科,最后去学了商业方面的专业。后来他顺利通过进入伦敦大学所必需的中间考试,进入伦敦经济学院继续深造。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老师。这位老师在讨论班说的话,改变了科斯对经济系统运转的见解,并把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介绍给他,使他了解到一个竞争经济系统如何可以被定价系统协调。
科斯总是实事求是。他的目标是要理解经济体系的运作,要掌握真理,而非一味地支持特定的立场。在批评别人的时候,他总是试着了解他们的立场,以避免产生误解。对于不劳而获的成果,他没有兴趣。科斯的代表作是两篇著名的论文。其一是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本质》,另一篇著名论文是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
通过对微观经济理论的扩展,罗纳德·科斯阐述了经济组织的产生原理,为我们理解经济运行方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观点。他的成就有力地推动了法学、经济史和组织理论的发展,并且在跨学科研究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正因为科斯对经济体制结构研究的突破性成果,荣获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
罗纳德-科斯(全名:罗纳德·哈里·科斯)1991年获得诺贝尔奖。
按照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公告,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罗纳德·哈里·科斯的主要学术贡献在于,揭示了“交易价值”在经济组织结构的产权和功能中的重要性。
他的杰出贡献是发现并阐明了交换成本和产权在经济组织和制度结构中的重要性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罗纳德·哈里·科斯是产权理论的创始人。
早在1937年,在以他的本科论文为基础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中,就阐明了该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人们至今仍应为他当时的洞察力深感惊奇。
但该书完在以后,并没有得到人们的太多关注。沉默了近三十年,产权理论才受到重视。八十年代后随着自由放任思想潮的高涨,产权理论受到高度评价,科斯也正是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92年欧洲冠军杯的决赛上,巴塞罗纳对阵意大利的桑普多利亚。直到下半场进行了一半时比分仍然为0:0。这时巴萨赢得了一个25米开外的任意球。当时巴萨队中拥有斯托伊奇科夫这名任意球顶级高手,然而完成射门的却是一个更为粗犷的硬汉,球如炮弹一样飞向了球门——1:0!!!巴塞罗纳获得了历史上的第一座冠军杯奖杯!打入这一球的是他们的核心后卫——罗纳德-科曼。提起荷兰足球,人们最先想起的往往是一代天骄克鲁伊夫或是创造了米兰王朝的三剑客。然而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创造第二次辉煌的那支荷兰队中,还有一个与三剑客并称为四大天王的人如今却很少为人提起,他就是罗纳德·科曼。
罗纳德·科曼,1963年3月21日出生,17岁时从格罗林根俱乐部开始了其职业生涯。1982年,科曼转到阿贾克斯,为该队夺得1985年的荷兰甲级联赛冠军和1986年的荷兰杯赛冠军。1986年,他转入埃因霍温俱乐部,为球队获得1987、1988、1989年的荷兰甲级联赛冠军,1988、1989年的荷兰杯赛冠军和1988年的欧洲冠军杯赛冠军。他本人两次被评为荷兰最佳运动员。在埃因霍温的三年里,他作为一个后卫,在94场比赛中打进了51个球,这个进球数和进球率,可以让许多前锋都感到汗颜。
1989年,科曼来到了巴塞罗那,在那里他不仅成为了球队的后防中坚,更因为进球而被铭记,在那里的5年间,他出场192次,打进了67球。特别是在1992年欧洲冠军杯的决赛上,他成为了巴萨几十年冠军杯情结的终结者,因为在此之前,巴萨虽然已经是世界上最好的俱乐部之一,但是从来没有夺得过冠军杯。他的进球不仅成全了巴萨,也使自己成为了第一个帮助两个不同的俱乐部夺得冠军杯的人。
1994年,科曼离开西班牙,回到荷兰费耶诺德俱乐部,又为该队服役3年,获得了1995年度的荷兰足协杯赛冠军。1997年,34岁的科曼宣布退役,至此,他成为了在荷兰三大俱乐部都曾效力过并都取得过冠军的球员。
科曼身强力壮、体力充沛、意识上佳、补位及时、处理险球冷静,与其他队友形成良好的默契。是队中后防线上的一道巨大屏障。也许相对而言,他的速度不快,有时稍显笨拙,但是从阅读比赛、穿插跑动的意识、极强的进攻能力来看,他无疑是贝肯鲍尔以后世界上最好的后卫之一。尤其是他的任意球的力量之大当年无与伦比,堪称世界第一。然而与他的同伴古力特、里杰卡尔德和范巴斯滕相比,他的名气没有那么大,因为当时,意甲和米兰是欧洲俱乐部的中心,但是罗纳德·科曼为巴萨,为荷甲三强所带来的成就,对于大多数球员而言,仍然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1963年3月21日出生于荷兰萨达姆市,身高1.81米,体重81公斤,司职中后卫,是世界上
最出色的中后卫之一。他父亲也曾是足球运动员,从小对他寄于厚望,并亲自指导他训练,要求十分严格。16岁那年,父亲把他送到一个叫格罗林让的乙级队踢球,17岁,他首次参加职业联赛,开始慢慢成长起来。1982年,科曼转到以培养球星著称的阿贾克斯俱乐部,为该队夺得1985年的荷兰甲级联赛冠军和1986年的荷兰杯赛冠军。后又到阿姆斯特丹俱乐部效力了三、四个月。
1986年,他转入埃因霍温俱乐部,取得了出色的成绩:1987、1988、1989年的荷兰甲级联赛冠军,1988、1989年的荷兰杯赛冠军和1988年的欧洲冠军杯赛冠军。他本人两次被评为荷兰最佳运动员。
1989年,科曼加盟西班牙巴塞罗那俱乐部,在这里达到了足球运动员的最高境界。夺得过的荣誉有:1991、1992、1993、1994年4次西班牙联赛冠军。1990、1991、1992年3次西班牙杯赛冠军。1992年欧洲冠军杯赛冠军。1992年欧洲超级杯赛冠军。
1983年,科曼首次穿上了国家队的橙色球衣,为国家队征战近十年。参加过1986年、1990年两届世界杯大赛。1988年欧洲足球锦标赛上,科曼表现出色,一举捧得欧洲杯赛的冠军奖杯。
1994年,科曼离开西班牙,回到荷兰费燕诺德俱乐部,又为该队服役3年,获得了1995年度的荷兰足协杯赛冠军。
1997年,34岁的科曼自感心力交瘁,决定退出足坛,另谋天地。科曼的退役无疑使世界足坛少了一道“力拔山兮”的风景。 罗纳德·科曼的任意球,如同出膛的炮弹一样,可以听到呼啸声,如果直接用手的话,可
能会造成骨折。他在77场比赛中攻入14个球,对于一个后卫来说,这无疑是极为难得的。自80年出道以来,科曼从阿贾克斯转会到埃因霍温并于88年夺得了冠军杯,第二年,他转会到克鲁伊夫执教的巴萨,为巴萨四连冠作出了巨大贡献,92年又第二次夺得冠军杯,致胜的一球正是科曼主罚任意球攻进的。罗纳德科曼---他的任意球才华其实并不逊于米哈伊洛维奇。巴萨历史上拿到的第一座欧洲冠军杯就是靠他的任意球夺回来的。有趣的是,当时那场决赛里巴萨的对手正是米哈伊洛维奇任意球帽子戏法的受害者——桑普多利亚队。然而,科曼的进攻才华还远不止这些,他的远射,头球和长传也都是世界级的,可以说,他是荷兰足球全攻全守理念最好的诠释者和最忠实的执行者。 2000年1月,科曼成为荷甲维特斯队主教练。2001年12月,科曼正式出任荷甲劲旅阿贾克斯主帅,并且率队获得2002年、2004年荷甲冠军和2002年荷兰杯冠军。2005年在欧洲联盟杯负于欧塞尔后,科曼离开了阿贾克斯。2005年6月8日,科曼接替特拉帕托尼成为葡超本菲卡主帅,并且率队夺得了葡萄牙超级杯冠。2006年5月,由于球队仅列葡超第三,科曼向本菲卡递交了辞呈。当年夏天他接过埃因霍温的教鞭,并且率队夺得了上赛季荷甲冠军。2007年11月成为西班牙瓦伦西亚队主教练,2008年4月因指教成绩糟糕被瓦伦西亚队驱逐出球队。
科曼是欧冠联赛中唯一一名在5年中率领3支不同欧洲二流联赛球队(阿贾克斯、本菲卡、埃因霍温)闯入8强的主帅。遇到强大的对手时,不让对手踢球成了科曼的标签,科曼的战术是期望在攻坚战中让对手烦躁从而露出破绽,最后在消耗战中使对方垮下来。
罗纳德·哈里·科斯1910年12月29日出生于伦敦的威尔斯登。他的父亲是一个有条理的人,对于儿子的出生都仔细地记录在他的日记中。他的父亲是邮局的一个电报员,他母亲曾在邮局就业,但结婚后辞去工作,他的父母都在12岁离开学校。他们对学术方面没有兴趣,他们的兴趣在运动。他母亲打网球直到高龄。他父亲年轻时玩足球、板球和网球,玩(草坪)滚木球直到去世。他是一名好球手,他代表当地参加一些比赛获胜。他还为当地报纸及《滚木球新闻》写滚木球的文章。
科斯也对运动感兴趣,但主要兴趣还是在学术方面。他是独生子。小时候,他常一个人玩国际象棋,轮流扮演玩棋的两方。他还从当地的公共图书馆借书阅读。尽管这样,但科斯说他从未感到孤独。他母亲教育他要诚实可靠,他说:“我努力遵循她的教导。”他母亲心目中的英雄是鄂茨上校。
鄂茨上校和斯考特从南极回来,发现他的病妨碍别人,他就告诉他的伙伴们他去散步,在暴风雪中走出去,再无踪迹。鄂茨上校的故事给科斯的影响很大,科斯因此而认识到“不应该让别人讨厌,不应该给人增添麻烦,而应为别人做点什么……”
科斯11岁时被父亲带着去看过一次骨相,好像中国人的面相一样。看相的结果为:“你有许多智慧,虽然你可能倾向于低估你的才能……你不会像一条有病的鱼随湖水沉下去……你享有很大精神而不是别人手里的一个被动工具。虽然你看到对你有利时可以和其他人或为其他人工作,你更倾向于为你自己思想去工作。不过,决心稍大一些可能对你有利。需要更多希望、信任和专心——不适合商业生活中的侵略性竞争性方面。或许更加积极的雄心可能更有益。”看骨相的人建议科斯将来选择的职业是:“科学和商业、银行、会计,以及把园艺和养鸡作为业余爱好。”科斯说,骨相师的评论并不是按照他的颅骨判定的,而主要根据科斯的行为得到的。所以,他的评论也不是很离谱。当然,他根本无法预料到,这个腼腆的小男孩有一天会是一项诺贝尔奖的接受者。
科斯是个有腿疾的男孩子,常需要在腿上附加铁制的零件。所以他上的是地方委员会办的残疾人学校。11岁时,他错过了地方中学的入学考试,12岁时才被允许参加中学奖学金考试。口试时有一个小插曲。他把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中的一个人物称为麦克伏里奥,引起一些笑声。但这个失误不是致命的,他被授予奖学金,进入契尔伯文法学校。那里的教学很好,他得到扎实的教育。在地理课上他学到了魏根纳的大陆漂移假说,还去听皇家地理学会的讲演,其中有一次讨论关于地球转动对河道的影响。1927年,他参加大学入学考试,顺利通过,历史和化学成绩优异。
当时他倾向于得到一个历史学位,但是由于他没有学过拉丁文,所以他转向化学,又由于数学的原因,他再次转科,去学了商业方面的专业。后来他顺利通过了进入伦敦大学所必须的中间考试,并于1929年10月进入伦敦经济学院继续商学士学位的学习。
在那里,他遇到了对他有重要影响的老师。以前在南非开普敦大学任教授的阿诺德·普兰特在1930年被任命为伦敦经济学院商业教授。科斯去听普兰特的企业管理讲演,并在考试前5个月开始参加普兰特的讨论班,普兰特在讨论班说的话,改变了科斯对经济系统运转的见解。普兰特做的事是将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介绍给他。使他了解一个竞争经济系统如何可以被定价系统协调。科斯说:“普兰特不仅影响他的思想,还改变了他的一生。”在1931年科斯终于通过了商学士考试。他原本想研究工业法,如果这样,他将成为一个律师。但是他在普兰特的影响下,改变了初衷。而此时,伦敦大学授予科斯一笔欧奈斯特·卡赛尔爵士旅行奖学金,这使他走上了成为一位经济学家的道路。
依靠卡赛尔旅行奖金,科斯在美国渡过了1931—1932学年。那时他研究美国工业的结构,目的在于发现工业为什么以不同方式组织起来。他主要靠访问工厂和企业进行这个项目的研究。他在经济分析中引入了“交易费用”这一新概念,以及对为什么有企业的一个解释。这些思想成为1937年科斯发表的《企业的性质》文章的基础。1935年以后,科斯在伦敦经济学院教书,被指定讲授公用事业经济学。为此他开始对英国公用事业做了一系列历史研究。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0年,科斯进政府做统计工作,先在森林委员会,然后在中央统计局,战时内阁办公室。1946年,回到伦敦经济学院,负责教授主要经济学课程——经济学原理,并且继续对公用事业特别是邮局和广播事业的研究。科斯借助于一笔洛克菲勒研究员经费在美国花费了9个月研究美国广播业,他的书《美国广播业:垄断的研究》在1950年出版。1951年,科斯获得伦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同年移居美国。
刚到美国,科斯就进了布法罗大学,在那里他做了七年教授(1951—1958)。1959年,在行为科学高等中心工作一年之后,他加入弗吉尼亚大学经济学系。科斯对联邦通信委员会做了研究,它管制美国广播业,包括配置无线电频率谱。他写了一篇文章,在1959年发表,讨论这个委员会遵循的程序,并且提议如果频率谱的利用由定价系统确定而给予出价最高的人将更好。这一点引起成功的投标人将得到什么权利的疑问,科斯讨论的是一个财产权系统的合理性研究。芝加哥大学的一些经济学家们认为他的论点有一部分是错的。于是他又写了一篇文章《社会成本问题》,更详细、更精确地阐明了自己的见解,1961年初发表了这篇文章。与他以前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不同,它一经发表,即被广泛援引和热烈讨论。它大概是全部现代经济学文献中被引用最多的文章了。
科斯自1964年以来,成为芝加哥大学教授和《法学与经济学杂志》主编。现已退休,任该校荣誉经济学教授和高级法学与经济学研究员。科斯在1978年当选为美国文理研究院研究员,1979年,被授予“美国经济学会杰出会员”称号。目前,他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作为法律与经济学方面的一名高级研究员,在研究工作上仍然十分活跃。
科斯是继布坎南之后,不用数学方法研究经济学的得奖者,他是美国经济学家中研究最具特色的一个。1994年5月,他在接受中国记者的采访时,曾说,“我从未学习过经济学类的课程,从没有。那使得我的思维不受任何约束,十分自由。这是一个优势。如我去接受经济课程的训练,就会学习一些技巧和思维方式,然后透过那些有色眼镜去观察这个世界。我幸好不曾有那种眼镜。这是对我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不是谁对我产生什么影响,而是一些偶然事件对我产生影响。”
按照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公告,科斯的主要学术贡献在于,揭示了“交易价值”在经济组织结构的产权和功能中的重要性。
科斯“因为对经济的体制结构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荣获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杰出贡献是发现并阐明了交换成本和产权在经济组织和制度结构中的重要性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科斯的代表作是两篇著名的论文。其一是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本质》一文,该文独辟蹊径地讨论了产业企业存在的原因及其扩展规模的界限问题,科斯创造了“交易成本”(TransactionCosts)这一重要的范畴来予以解释。所谓交易成本,即“利用价格机制的费用”或“利用市场的交换手段进行交易的费用”,包括提供交易条件(即度量、界定和保证产权)的费用、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的费用、订立和执行合同的费用等。科斯认为,当市场交易成本高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协调成本时,企业便产生了,企业的存在正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即用费用较低的企业内交易代替费用较高的市场交易;当市场交易的边际成本等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协调的边际成本时,就是企业规模扩张的界限。科斯另一篇著名论文是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该文重新研究了交易成本为零时合约行为的特征,批评了庇古(ArthurC稰igou)关于“外部性”问题的补偿原则(政府干预),并论证了在产权明确的前提下,市场交易即使在出现社会成本(即外部性)的场合也同样有效。科斯发现,一旦假定交易成本为零,而且对产权(指财产使用权,即运行和操作中的财产权利)界定是清晰的,那么法律规范并不影响合约行为的结果,即最优化结果保持不变。换言之,只要交易成本为零,那么无论产权归谁,都可以通过市场自由交易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斯蒂格勒(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将科斯的这一思想概括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并命名为“科斯定理”。
科斯的主要著作包括:《企业的性质》(1937)、《边际成本争论》(1946)、《美国广播业:垄断研究》(1950)、《联邦通讯委员会》(1959)、《社会成本问题》(1960)、《经济学中的灯塔问题》(1975)、《企业、市场与法律》(1988)。
关于罗纳德和罗纳德第五人格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