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资讯 > 正文

连震东(连震东)

连震东(连震东)

今天给各位分享连震东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连震东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 1、连战父亲是谁 2、...

今天给各位分享连震东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连震东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连战父亲是谁

连震东(1904年-1986年),台湾的政治人物,字定一,台南市人。为前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父亲。历任中华日报社社长、董事长,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第五组主任,台湾省政府建设厅、民政厅厅长,台湾“内政部”部长,“行政院”政务委员,“总统府”资政。是国民党第九届中央常委。

连震东(1904年4月23日—1986年12月1日),台湾地区政治人物,字定一,台南市人。为前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父亲。

连震东为连横之子,1929年毕业于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经济科,回到台湾欲加入台湾民报,但是由于连横发表“鸦片有益无害论”,导致台湾民报拒绝连震东,遂加入日方色彩较重的昭和新报,后于1931年前往大陆,投靠中国国民党元老张继,并且在张继的提拔下加入国民党。

连战家族为什么那么有钱?

有意思的是,连战父子并不像先辈那样,通过经商做买卖发家,而是凭借科学的投资理财,大胆进行金融、房产投资。经过连震东和连战两代人的努力,连家财产总值据估计已逾300亿元新台币。 连战父亲忙于公务,其母赵兰坤理所当然地成了连家的当家人,她不像一般妇女那样只会把钱存在银行,而是积极进行投资理财。台北中小企业银行的董事长陈逢源与连震东是台南老乡,彼此私交甚好,所以赵兰坤便大胆地购买了“北企”的原始股票,并担任“北企”的董事;此后赵兰坤又陆续投资了“彰化银行”等股票。后来,依靠这些股票,连家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赵兰坤向彰化银行贷款,陆续在台北购买大量的土地和房产,只租不卖,长线投资,使家族资产不断膨胀。在1989年台湾“国税局”的资料中,登记在连战名下有六笔土地,约合20250坪,据台湾报刊评估,价值约200亿元新台币。几十年下来,连家长期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达到20%以上;不考虑复利因素,连家资产在以五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 连战曾透露他们家的理财之道是无为而治,意思是买进房产或股票之后便不去管它。在连家进行投资理财的几十年里,他们只是追加投资,很少买卖,不以短期获利而喜,不以暂时亏损而悲。连战家族投资理财给我们的启示是,无论炒股还是投资房产,不要指望一两年就能取得多少收益,而是要选好投资目标,进行长期投资。那句“长线是金,短线是银”的老话,与连战家族的投资理财可以说不谋而合。 在我们的日常理财中,个人掌握的理财知识和理财信息毕竟是有限的,这时如果有几位理财方面的良师益友,便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理财水平。你手中有10万元,投资的年收益是10%,那你一年可获利1万元;你觉得这项投资十分稳妥,又向银行申请了20万元贷款进行投资,假设扣除5%的贷款利息,那你一年总的投资收益就是2万元。连战家族就是运用了这种借鸡生蛋的投资方式。他们投资银行股票,本身会从股票增值和分红中获利,另外还从银行取得贷款,从而加大投资筹码,获得更大收益。如果连战家族一直靠自己的积蓄进行投资的话,估计现在和台湾的普通老百姓差不了哪里去。所以,如果你有房产、基金等收益可观又相对稳妥的投资项目,可以适当地进行负债投资。 连家最初投资股票和房产的时候,多数人认为这是风险投资,基本无人涉足,而连战的父母从数十年前就敢于“炒股”、“炒房”,这需要相当大的胆量。对于广大工薪族来说,可以借鉴连战家族的经验,抛弃有钱存银行的老观念,适当进行较高收益的风险投资。

连横的人物生平

连横 ,公元1878年(清光绪四年)出生于福建龙海的一个富商之家,为连南夫第二十四世孙。 连横自幼受到传统的祖国文化教育,受父亲连永昌的影响尤其喜爱历史。幼时在家塾发蒙,连氏祖宅地广十亩,庭园之间满植果木花卉。

连横12岁那年,其父因家中人众扩造了祖居,又买下左邻一位官宦别业--宜秋山馆,作为他们兄弟的读书之地。连横曾这样回忆他幼时的读书环境:(宜秋山馆)地大可五亩,花木幽邃,饶有泉石之胜。余少时读书其中,四时咸宜,于秋为最。宜赏月;宜听雨;宜掬泉;宜伴竹;宜弹琴;宜读书;宜咏诗;无往而不宜也……余时虽稚少,除读书养花之外,不知有所谓忧患者,熙熙嗥嗥凡五六年。 在这样幽雅的家园中无忧无虑地成长。然而近代中国灾难深重,复巢之下,安有完卵?外敌袭来,无人可免。连横18岁时,家难国难接踵而来。他的父亲因故乡沦亡悲愤不已,于1896年8月14日辞别人世。台南陷落不久,日本政府相中城北环境,要在此地建造法院、宿舍,征购了连家祖屋。于是连氏家族被迫别离了已经聚居二百余年的故宅流散四方,连横一家也迁到城西。

1897年,连横已长大成人,不能忍受统治者的横暴,孑然一身来到大陆,进上海圣约翰大学求学。但不久奉到母令要他回台完婚。连横不忍拂逆寡母的意愿,只好返家迎娶。夫人沈璈,出身一位寄籍台南的大陆富商家庭,知书识礼,温顺贤惠,善于持家。夫妻情感甚笃,连横沉浸在婚后的幸福中,一时不再作远游之想。

但是,美满的家庭生活不能抚平连横心中的痛楚。台湾沦丧后,一群不甘俯首做顺民的士人在彷徨苦闷中,经常以诗浇愁,抒发国破家亡之痛和思怀祖国之情。他们结成诗社,互相策勉,彼此唱和,刊行诗集,岛上一时诗风大盛,历四十年而不熄。这种现象在台湾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当时中国各省区也是惟一的。连横新婚不久,便与十位诗友结成日据时期台湾岛上成立的第一个诗社———浪吟诗社。

连横文名日著,1898年,被台南一家报纸聘为汉文部主笔,他利用这一条件,不断地在报纸上发表一些精粹的小文章,介绍台湾各地的山川、古迹、物产、风俗等,唤起人们的乡土之恋。这年是他报人生涯的开始。

往返于两岸之间连横尽管有了一份安定的、收入不菲的工作,但毕竟是活在异族旗下,于是四年之后的1902年,他再次来到大陆。但一到厦门,看到晚清官场的腐败萎靡景象,又十分失望,他深感清朝政府不足有为,不久又返回台湾。经过此行,他服膺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纲领,将光复台湾的希望寄托在祖国的复兴上,开始参与推翻清朝的斗争。 1905年,反清活动

国内政情也出现新的发展,连横在彼岸觉察到了这种变化,便携眷移居厦门,他在那里办了一份名为福建日日新报的报纸,以激烈的言论宣传革命排满思想。南洋的同盟会人士得知这一消息,派了一位闽籍会员到厦,准备将它改为同盟会机关报。清朝官府对这份报纸感到犹同芒刺在背,必欲扑灭而后安。有一次,连横正在理发,清吏闻风而来,幸好他得到内线及时通报,急遽走避,其时他头面须发尚未剪理完毕。清朝政府几度搜捕不获,最后竟串通驻厦日本领事馆强行将报馆封闭,正在这时,连横忽接丈人在台去世的讣告,于是不得已又回台湾。次年,连横与诗友创立南社。1908年举家迁徙台中,随即加盟台湾报界的另一中心--台湾新闻。就是从这时起,他开始撰写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台湾通史》。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24岁。连横先到厦门捐得监生,再赴福州应补行经济特科乡试,不第。同年8月,在福州曾游马尾,并作《马江夜泛》:“螟色迷天末,清空起棹讴。山随帆影转,月逐浪花浮。横槊苍凉夜,艰危击楫秋。马江呜咽水,何日挽东留?”

同年三月二十一日(4月28日),英国伦敦公会牧师梅逊·山雅各(J·Sadler)在厦门创办《鹭江报》。连横落第返台路过厦门,正好《鹭江报》招聘主笔。前往应聘,被录取。连横撰写的长篇专论《满洲最近外交史》,在《鹭江报》上连载了十多期。连横在厦作《游鼓浪屿》:“倚剑来寻小洞天,延平旧迹委荒烟。一拳顽石从空坠,五色蛮旗绝海悬。带水犹存唐版籍,伏波已失汉楼船。日光岩畔钟声急,时有鲸鱼跋浪前。”他在郑成功当年为屯兵而凿的鹿泉吟诗:“痛饮狂歌试鹿泉,中原何处着先鞭?麾戈且驻乌衣国,倚剑重开赤嵌天。故垒阵图云漠漠,荒台碑碣水涟涟。时朝鼓浪山头望,极目鲲溟几点烟。”连横于1903年年底辞职回台湾。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春,连横携妻、子,取道台北淡水,抵达厦门,举家借住鼓浪屿。和爱国华侨黄乃棠、台湾好友蔡佩香一起筹办《福建日日新闻》报,主持笔政。《福建日日新闻》报社址设在厦门市大同路附近的大史巷。《福建日日新闻》报旗帜鲜明地反对封建专制和反对帝国主义。1906年春,南洋同盟会派闽人李竹痴前来厦门,商议将《福建日日新闻》改组为同盟会的机关报。但因《福建日日新闻》不久后被清政府查封而未果。《福建日日新闻》报前后不到一年,连横曾遭密探跟踪,两次险遭暗杀。连横被迫关闭《福建日日新闻》,返回台湾。担任由《台澎日报》改版而成的《台南新报》汉文部主笔,并开始撰写《台湾通史》。 1911年秋,大病一场

然而这时,辛亥革命发生了。连横精神为之一振,心中充满希望。1912年,35岁的连横第四次前往大陆,行前以家事嘱托沈夫人,做了义无反顾的准备。他取道日本到上海,每日与聚集在那里的悲歌慷慨之士、翰墨词林之客往来,抵掌而谈天下事,纵笔为文,评论当时得失,意气轩昂。1913年春,连横为参加华侨选举国会议员来到北京。不久周游全国各地。他先出居庸关,入张家口,穿大境门,至阴山之麓而返。然后沿京汉路南下,过邯郸,临广武,登大别山禹王宫,升武昌黄鹤楼。顺流而下,游览沿江各地。入秋后,更渡黄海,历辽沈,观觉罗氏之故墟,寻旧俄之战迹,最后来到吉林,先后任事于当地两家报纸。

连横此次出关,本是为了实现他多年来一直萦绕梦中的“弃儒酬壮志,今日有经童”的理想,但关外的风气同样不能使他振作,很快他就感到“剑气箫心一例消”。那时,二次革命已经失败,民国之初带来的光明前景已逐渐暗淡。次年春天,他上书北京清史馆,自请修撰华侨志,不久接到馆长赵尔巽的聘书,再次来到北京。他朝夕与一群逊清遗老相对,心情并不愉快,但借机阅读了清室有关台湾的全部档案,这对他编写《台湾通史》带来莫大帮助。不久,便以老母在堂,少妇在室,驰书促归为由辞去馆职,于1914年冬回到台湾。 连横倦游归来,再入《台南新报》。次年,慈母见背。不久,移居台北。从此他便专心从事《台湾通史》的撰拟。他呕心沥血,辛劳五年,1918年完成了这部历史巨著。1920年,《台湾通史》上、中册在台北相继出版。次年,下册也随之付梓。连横以他无比坚强的毅力完成了毕生的宿愿,又及身看到它的刊布,终于有以安慰先人了。他也因此而名声大噪。

在完成《台湾通史》这本著作以後,连横於1919年移居台北,受雇於华南银行的发起人,板桥林家的林熊徵,帮忙处理与南洋华侨股东往返的文牍(林元辉 1998,7)。1923年,连横与夫人一起同游日本。1926年,连横又举家移居杭州一年,1927年回到台湾(连震东 1962)。 连横在回到台北以後,与友人黄潘万合开了一家书店,店名叫做雅堂书局。该书店标榜不卖日文书籍文具,但却又代理台湾总督府采购有关南方资料的汉文书籍业务,而成为御用书店(林元辉 1998,8)。该书店在两年後就因经营不善而关闭(连震东 1962b)。

1936年春,连横在沪患肝病,6月28日病逝,享年59岁。弥留之际,嘱咐连震东:“今寇焰逼人,中日终必有一战。克复台湾即其时也,汝其勉之。”后不到二月,震东诞子,因名之为“战”。

连战的父母是谁

连震东(1904年-1986年),台湾的政治人物,字定一,台南市人。为前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父亲。历任中华日报社社长、董事长,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第五组主任,台湾省政府建设厅、民政厅厅长,台湾“内政部”部长,“行政院”政务委员,“总统府”资政。是国民党第九届中央常委。

连战每年访问大陆是来做什么?

其一,是想借助对大陆的访问,以顺应民意,来赢得台湾人民的支持,以便在下届的总统选举中取得优势。

其二,可能也觉得历史潮流不可逆转,统一是必然的趋势。

连战1959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1965年获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1966年至1967年在美国任教。1968年,连战返回台湾任教,担任台湾大学政治系暨政治研究所主任。

历史背景:

连战上中学时,连震东已经官运亨通,这时的连府环境与从前大不相同,连战开始打高尔夫球,并经常组织郊游、参加舞会,其玩伴都是些高官富商子弟。

自那时起,连战就开始与钱复(原“中研院院长”钱思亮之子)、陈履安(原“行政院长”、“副总统”陈诚之子)和沈君山(原台湾农业复兴委员会主委沈宗翰之子)并称为“政坛四公子”。

连震东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连震东、连震东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