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足球赛事 > 正文

深圳客家人(深圳客家)

深圳客家人(深圳客家)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深圳客家,以及深圳客家人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深圳宁静的客家古村,世界上最大的版画博物馆,是散心...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深圳客家,以及深圳客家人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深圳宁静的客家古村,世界上最大的版画博物馆,是散心好地方吗?

你知道深圳观澜版画村吗?这里是一个宁静的客家古村,基本保持着原生态的乡村风情,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和艺术氛围。这里是深圳唯一的一片净土,现在并没有多少人居住,只有一些版画工作室和小店,整体氛围安祥宁静,也是写生的好去处。而且在深圳版画村的中国版画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版画博物馆,馆藏国内外版画家的名作。

原创声明:本文由旅游之后编辑小旅原创,感谢分享,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究!亲爱的爱旅游的小伙伴,很高兴今天给大家分享新一期的旅行趣闻,虽然你们不能跟小旅一起体验旅行过程中激动和快乐,但是小旅会用最真实、最真情的感受,写出更好的文章,让你们一起来感受其中的乐趣;在合适的时间,到合适的地方去旅行,你会收获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凉,若是常驻,小旅愿陪你走完这一场!

深圳观澜版画村风景优美,东面古老建筑群,各种白墙青瓦,还有版画欣赏,西面农业种植,空气清新,可以亲近大自然,很多人都说这是文艺青年必去的地方,即使不是,也可以去那里熏陶一下,那里非常适合拍照,画画,而且这里是著名版画家陈烟桥的故乡,如今已经变成了版画产业基地,聚集了很多版画行业从业者。

版画村出名的原因之一就是它是保存较为完善的客家建筑群,具有研究的价值,它的占地面积很大,我走完全程下来,腿都酸了。作为一个客家小村。春季初上,村旁的田地伴有满满一片片的油菜花,最佳观赏期在2月。夏日时节,版画村里的花田里,满眼的向日葵,古老的碉楼,很像印象画派大师梵高的故乡。

这个静谧的小村,那一屋屋人家,即小巧又私密。客家古楼,老旧房屋,一段段的石墙记录了一片片斑驳的记忆。古老的客家建筑与现代版画工坊结合起来,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文化元素,也给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思想的源泉。周末的时候,周边不少游客自驾来到这里。整个版画村逛下来的话,60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

版画村一入门口就是有明清古建筑群,别致,古韵,在百年历史的古村落里,我们可以慢慢的走走,逛逛,时光似乎流转,穿过错落有致的石头房子,眼前豁然开朗,一片生机勃勃的菜地,时光似乎回到我遥远的老家,屋前屋后的满眼绿色,小桥流水人家,相辉交错!人走在村落巷道中,感觉内心很平静,很放松;只有些出售版画的小店和美术培训工作室,没有太多的商业气氛。

不要以为是版画村就一定会有很多画家。其实不然,走进之后,你会看到的是一座古村。他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客家排屋形式,所以特别有广东特色,客家古居,炮楼碉楼遍布古村。还有蔬菜草莓种植基地,可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哦。古村居民早已外迁,但是古屋仍然保留下来,难得的是没有去翻新,至少外部保持着旧貌。

这里离观澜湖主景区2公里左右,应该也算是观澜湖景区之一吧!版画村的中国版画博物馆设计简洁大方融于周边自然环境。馆内设有体验馆,让参观者动手体验版画印制过程了解版画。展厅宽敞明亮,布展合理,时有国内外专题版画展,是个有特色的博物馆。

版画村的后面有一个生态小公园,专门种植花草和农作物,在这里写生,既有古建筑,又有乡村风情,不得不佩服深圳人的思维,考虑的真齐全,不过在10月份之后来的,确实有点不是时候,花都谢了,农作物也收成了,我相信春天和夏天来这里会美的不要不要的。

你喜欢到文艺性的景点去游玩吗?你去过文艺性的古村落吗?你听说过深圳观澜版画村吗?这个村子里已经没有生活的迹象,如果没有游客的喧嚣,版画村将呈现出一片清冷的模样。但这正好给艺术家创造了良好的创作环境。如果喜欢版画的朋友们,深圳观澜版画村倒是值得一游。

深圳本地人说什么方言

深圳本地话好几种,客家话是最多人说的,还有围头话,宝安白话。

根据《宝安县志》和《深圳特区年鉴》记载:深圳地区本地人使用原方言的人数,在1979年深圳建市以前的1978年为333579人,户数为75816户,深圳市本土语言在这333579万人中,说客家话的占比56%,说粤语(包括围头话)的,占比44%(这其中把大鹏人也包含在内,大鹏土著约占9%,实际粤语只为35%左右),所以结论是深圳原住民是以客家人占多数的群体。

深圳客家本地人在深圳的中部跟东部大部分地区,西部的宝安石岩镇是纯客家镇,十四个村只有蒗心村是讲宝安白话。

罗湖区客家人分布:莲塘及罗芳村(大部分)大望村、水库新村、独树村、布心村、梧桐山大望村。

福田区客家人分布:主要下梅林六村,泥岗村,其它一些村落有小部分。

南山区客家人分布:南水村、龙井村及西丽一带,南头亦有一些村落。

盐田区:从沙头角到盐田至大小梅沙,清一色客家人。

宝安区客家人分布:主要在石岩最多、公明及原光明、西乡有一些村落。沙井及松岗、公明大部分是围头村人多。

龙华区:龙华除油松村及清湖少数几条村外(清湖弓村大部分讲客家话),大部分是客家村。

龙岗区:龙岗区大部分是客家人居住的地方,主要讲客家话,平湖的白泥坑、埔城坳是围头语村,在横岗的荷坳、原黄阁坑、排榜,安良蓝屋围及保安社区的坳背等少数村落是围头语外,几乎清一色客家人。由于受到客家话的影响,龙岗区及龙华区的围头话人亦讲客家话、很难分辨。

坪山及大鹏:除及少数村落及大鹏的一些"军语"外包括葵涌均清一色客家语言。

深圳客家民俗博物馆还收门票吗 开放时间+地址

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基本信息 要门票吗

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将会从8月13日开始正式对外面实行免票政策,以后大家可以不要门票进去游玩,平时又多了一个可以免费游玩的地方啦!要知道原来那里还收取10元门票,说是博物馆,它更是规模最大的客家民居建筑群。

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基本信息

开放时间 :

09:00—17:00(逢周一闭馆)

地址:

龙岗街道南联社区罗瑞合居民小组

地址:鹤湖新居客家民俗博物馆位于龙岗区龙岗街道龙园路(罗瑞合北街1号)。

1、公交:乘坐309、329、351、353、366、380A、K651、E6线路大巴至龙岗街道办站。

2、地铁:乘坐地铁三号线至南联站。

要门票吗

2019年8月13日起,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取消收门票,实行凭身份证免票入馆制度。

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原身为鹤湖新居:

鹤湖新居总占地面积约25000平方米,包括月池、禾坪、围屋三部分,系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客家民居建筑群之一,也是深圳现存300多座客家围中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一座,1996年被辟为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1998年,鹤湖新居成为深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布局:

全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客家民居建筑,是研究客家民俗文化及其源流、客家宗族制社会结构、宗法观念和家族精神的历史载体,它位于居位于深圳市龙岗街道罗瑞合社区,距市区28公里。

它由广东兴宁客家人罗瑞凤在清代乾隆年间开始兴建,集生产、生活、防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整座建筑由内外两围环套而成,中心为府第式三堂二横,围屋以祠堂为中心,阁、楼、厅、堂、房、井、廊、院、天井、过道等建筑互相关联,隔而不断,守望相应,有“九天十八井,十阁走马廊”之称。

作为深港地区城堡式围楼的典型代表,鹤湖新居集闽、赣、粤客家围屋的精华,综合了粤东北地区堂横屋、围龙屋和四角楼的要素,并杂糅许多广府建筑元素,体现了客家文化与广府文化的交融,是深港地区客家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他们开发深圳东部的历史见证。

馆藏文物:

1996年,原龙岗镇政府将鹤湖新居辟为客家民俗博物馆,馆内收藏各类客家家具、劳动工具、生活用品及族谱等文物400余件,基本陈列《客家生活起居室陈列》、《客家劳动工具展示》、《客家民俗风情展》等,较为生动地展示了客家先民劳动、饮食、婚嫁等诸多生产、生活场景。

客家民俗博物馆还收藏了1835年清道光皇帝赐罗兆雄(瑞凤长孙)的大夫第匾等重要文物,该匾为木质,长201厘米、宽75.5厘米、高3厘米,正楷“大夫第”三字凸出平面,是客家民俗博物馆镇馆之宝,1999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深圳华侨城客家古村落,没有嘈杂的人群,适合深度游吗?

你去过客家古村落吗?在深圳龙岗的甘坑村就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客家村庄,在深圳的闹市区有这么一个小村落,还是挺值得庆幸的,颇有几分古镇的淳朴,也不乏商业气息,是一个亲子游或者深圳深度游的好去处,当然,客家文化的东西也有不少可以体验一下。

原创声明:本文由旅游之后编辑小旅原创,感谢分享,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究! 亲爱的爱旅游的小伙伴,很高兴今天给大家分享新一期的旅行趣闻,虽然你们不能跟小旅一起体验旅行过程中激动和快乐,但是小旅会用最真实、最真情的感受,写出更好的文章,让你们一起来感受其中的乐趣; 在合适的时间,到合适的地方去旅行,你会收获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凉,若是常驻,小旅愿陪你走完这一场!

深圳一个免费的客家小镇旅游景点,让现代的人们去回忆过去艰苦的生活,这里还拍摄过好几部电视,名气慢慢带起来了。不过目前来说,还一般般,那里在修建地铁,再过几年,可能会发展得越来越好。适合走走逛逛吃吃。两三个人结伴一起更好,拍拍照。还可以去了解一些家训什么的,小吃以甜品居多,宁静的小镇里还有手工艺品,不过价格有点贵。

深圳曾经的一个小渔村如今的大都市,如此的繁华和喧嚣,每天无数班的地铁和人来人往的人行道,在深圳的日子里看到的总是只有仓促和忙碌,甘坑客家小镇,一个深圳北部的小镇却让人停下来,放慢了脚步。深圳本地客家语中,“坑”是指小溪流、小水沟,客家人常把坑和沥连用,有“坑坑沥沥”一词,甘坑泉眼遍布,溪水甘甜,故称谓甘坑,起源于明清时期的甘坑客家小镇。

在客家小镇里,建筑风格也比较欧式化,开始加入网红的元素。每个人的童年总会有一段难忘的回忆,也许是一次周末秋游,也可能是一部感动落泪的动画,深圳甘坑客家小镇里走出了一个可爱的“小凉帽”,同时也出品了一部《小凉帽》系列动画,在小镇里便能找到这部动画的原貌。

在农场里体验播种与采摘,戏水,抓泥鳅,VR看动画,这些平凡与不平凡的经历令人想起童年里的故事,而这一切都能在这里重拾。深圳甘坑小镇的周末格外的热闹,不这个还温暖的冬季里,带着家里小孩,这里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悠闲自如,客家人的土楼,藏着很多粤菜里的余味,7都116巷子里头,越往里面越神秘,当夜深人静时,这里的灯笼与络绎不绝但不会拥挤行人,是最美妙的陪伴。

深圳市是一座最年轻的一线城市。没有北京那么多古色古香的景点。好不容易在地图上找到了这个古镇。还是挺不错的,这个古镇是免费进去,这里面的居民也是安居乐业。我是一早到这个古镇的,这里的居民都是到古镇里的市场卖菜。有空到这里来玩一下也不错。

凤凰谷就在甘坑客家小镇幽深处,避开嘈杂人群,环境幽静,绿皮火车伴着鸣笛声穿梭而过。从安徽、江西迁移而来的四栋徽派古宅,古色古香。很多房子巷子保留了原来的样子,和新龙门客栈,古井,塔,小车站结合得不错。小镇树木很多,绿化很多,木结构建筑很多,所以即便是夏天也不会特别热。

这里是华侨城精心打造的一款旅游胜地,关键是免费。回忆客家人的故事,将现代生活和古代文化遗产结合起来,带孩子过来溜达,介绍过去历史文化,是很不错的。很多客家小吃,价格实惠,很多拍婚纱照拍电影的队伍,总的来说,还不错,美中不足的是,交通略微不方便。不过地铁正在修建,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你了解客家文化吗?你想来深圳进行一场深度游吗?你想走进古老的客家古村落吗?足不出镇,遍赏天下华屋,岂非美事?绝对算得上是文艺小清新打卡地,周末度假好去处。我蛮喜欢这种安静的小景点,当时去的时候不是假期,所以人不是很多,所以慢慢逛,拍点照片还是可以的。

深圳客家文化节的深圳客家文化

深圳客家有自己的特色,这跟它独特的迁徙历史、社区形成与发展历史息息相关。清初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开始的“迁海复界”,是客家史上第四次大迁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地区在“迁海”运动中,沿海地区为直接受害区,北部山区是间接受害区。“迁海”的二十余年间,这两种地区都遭到空前严重破坏。

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开始全面“复界”,原居民迁回的极少,初时响应“招垦”的也不多。从方志和族谱资料看,到康熙三十年后,迁来的人口才慢慢增多。西部主要是增城、东莞方向来的粤语系人,东部则多是从闽粤赣山区出来的客家人。这样,就形成了深圳民系人口和地域文化独特的分布格局:西部广府人,东部客家人。在深圳这个新开发区,作为移民,无论东部西部,都表现出很强的进取精神,都有不错的业绩。

“复界”之机,给了客家人在广东沿海驻足发展的机会。深圳的客家,是“迁海复界”造成的疆域最清楚、人口最集中、发展最成功的新客家地区,因而成为客家第四次大迁徙运动中的一个“典型”,也是客家民系形成之后向外播迁发展的一个“典型”。

客家人大量迁入深圳地区,是康熙三十年即1690年前后的事。经过两三代人六七十年的艰苦奋斗,到乾隆十九年即1754年始,以坑梓“新乔世居”为代表,第一批大型客家围堡相继建成。这些大型围堡,标志着深圳客家不仅已经落地生根,经济上也已经有了相当的实力。到嘉庆初年(1800),以龙岗为中心的深圳客家地区,进入了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辉煌时期。这一时期持续了百余年。

第四次大迁徙运动中出来的客家人,在当时大背景、新环境的影响下,文化观念都普遍地或多或少地发生一些变异和进步(如“重农不抑商”)。而深圳客家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特色,更鲜明、更突出,这就是:坚持耕读,重视商业,移风易俗,积极进取。

耕读文化,是客家文化传统的支柱。来到深圳的客家人,保持并发扬了这一优秀传统。以坑梓江夏堂黄氏为例。在康熙初年到达坪山的黄朝轩,在康熙三十年打发长子居中公带领他的三个儿子到坑梓发展。当时地多人少,也请不到足够的人工,春插往往不能按时完成,急得阿婆站在河边伤心地哭泣,原本无名的小河,便因此得名“阿婆叫坜”(客家话:叫,哭;坜,小溪)。

重视文教是客家的好传统。坑梓黄氏更有特出表现:在“光绪维新”的影响下,他们最先接受兴办新学的思想,1906年兴建了新式学校光祖学堂。学堂从广州、惠州请来懂教育的校长教师,不数年便成为惠阳东莞宝安地区的一所名校,为本区文教普及与提升,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26年,又在光祖学堂的基础上发展出来“光祖中学”。

深圳龙岗客家在大力发展本地农业的同时,也大力发展商业经济。罗氏龙岗开山祖瑞凤公在鹤湖村落户之后,便在当时较为发达的东莞开商铺做生意,赚了大钱,才有了资本,兴建占地两万一千平方米的大型围堡“鹤湖新居”。后来,罗氏进一步发展,远至广州、潮州、汕头都有他们的土地、商铺。

从整个龙岗、整个深圳客家来看,这种既重文教、又鼓励经商的文化,对于历来“重农抑商”的客家来说,是一种了不起的突破。这也正是深圳客家最重要的文化特色,是深圳客家对传统客家文化发展的最可宝贵的贡献。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深圳客家能够顺利地接受开放改革的新思想,快步跟上时代潮流,并且如鱼得水、大展身手,把自己的家乡建设成为全国客家地区中经济最繁荣、文化最发达的地区,这并非仅赖于“地利”。人的因素、人的文化因素还是第一位的。

传统客家既敬祖,又奉神,其多神信仰,闹得多数客地“神佛满天飞”。深圳客家也有敬祖奉神的一面,然较之传统客家,是淡泊多了;奉神较之敬祖,又淡泊多了,而且,许多祭拜活动主角是妇女,男人不拜。在坑梓地面上,只在金沙村附近找到了一座据说曾经香火鼎盛的“潭公庙”,但三十年代就拆了;在新乔世居的左侧一个胡同里见到两个并排的小庙,一边供奉着观世音,一边供奉着哪吒太子,也是1949年前坍塌,后修复。这种淡泊神明的心态,也是深圳客家文化的特色之一。

甘坑客家小镇位于深圳,为何堪称喧嚣中的一点宁静?

甘坑客家小镇距今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了,气质端的是天然古拙。我们都深知深圳的繁华,在这样一个繁华的地方,甘坑小镇的存在显得格外不同,也因此有很多的游客对于这闹中取静的小镇感到好奇,纷纷前来拜访。甘坑客家小镇,虽位于“闹市”深圳中,却堪称喧嚣中的一点宁静,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吧。

甘坑小镇的居民是以客家族人为主的,实际上,在深圳的经济还没有现在这样发达的时候,整个深圳都是以客家人为主的。只不过,随着后来深圳经济的发展,人口大量涌入,客家族人的数量就不再占主要的优势了。那时的人们都想要在深圳打拼未来,深圳也确实圆了大部分人的梦。深圳变得越来越繁华,变得越来越喧闹,能够安静地与自己独处的地方因而变得越来越少,甘坑小镇因此也就显出它的魅力来。

甘坑小镇是我国的5A级景区,在你逛完之后会发现,它确实与江南水乡的古镇有些相似之处。再回过头来看它的名字,“甘坑”,在客家语中是甜甜的小河的意思。相传在以前,这里的小河不仅多而且甘甜可口,外出劳作的农人或者是舟车劳顿的旅客都喜欢到这里清澈的小溪去打些水喝,也必定不会忘记最后再赞叹它的甘甜。水是甘坑小镇百年来不变的元素,一如既往地具有抚慰人心的魔力。

由于甘坑小镇是以客家人为主的,当地的民俗文化以客家为主,再加上水的甘甜,当地的客家小吃也是非常棒的。关于文化民俗呢?在特殊的节日里,有麒麟舞、鲤鱼灯舞等活泼的客家舞蹈、还有舞龙,有客家哭嫁、客家草帽。关于美食,有客家盆菜、客家茶果、盐焗鸡等超级多好吃的美食,强推盐焗鸡。

白天和夜晚,甘坑完全是两个样子,笔者更加偏爱晚上的甘坑,尤其是夜色已深时,安静的甘坑小镇。白天的甘坑小镇客流量还是比较多的,毕竟是位于深圳中的百年古镇,来到深圳的旅客都想要来瞧瞧。人一多,古镇就减了三分趣味。但是白天的甘坑色调非常的鲜明,建筑的古朴与汉服更加匹配,小镇入口处就有出租美美汉服的地方,每次最少只需要80元就可以去拍摄属于自己的古风美照了。

搭配上晕黄的灯光,甘坑古镇建筑物的棱角被柔化,晚上的甘坑也因此显得更加温柔,在无人或者是少人的夜晚,无论是走在细长的石板路上,又或者是待在古朴的房屋里,都能够极好地实现与自己的独处。人往往不甘寂寞,可是却往往是寂寞才能打磨一个人的心性,甘坑古镇给你的这个机会,希望你能把握。

亭台桥廊,杨柳青青,碧水涟涟,甘坑古镇又被誉为“深圳小丽江“。甘坑是一个极好的地方,虽然存在生长于闹市,可是它的野性依然存在,那些自然的存在让它变得更是如诗如画,让人留恋不已。大家对于甘坑古镇有什么想法?欢迎到评论区讨论。

关于深圳客家和深圳客家人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