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足球赛事 > 正文

孟森清史讲义读后感(孟森)

孟森清史讲义读后感(孟森)

今天给各位分享孟森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孟森清史讲义读后感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 1、“得国最正者,唯汉与明”...

今天给各位分享孟森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孟森清史讲义读后感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得国最正者,唯汉与明”,为什么孟森这样说,这两个朝代为什么最为尊崇?

因为这两个朝代各自推翻的秦朝和元朝后期经营不好,导致朝廷暴政,百姓民不聊生。这两个朝代的领袖都是底层人物,见证了农民的痛苦,起义原因正当合理。

对于汉朝和明朝,孟森是这样评价的。

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唯汉与明。

为何这样说,孟森经历了辛亥革命,也见证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身心饱受革命煎熬,见过了世事动荡,一颗疲惫的心最希望的还是百姓有一天除掉繁重的赋税,没有战争的硝烟弥漫,所以观察汉、明两朝,他们都是农民起义出身,自身欲望不大,符合当时残酷的战争时代对英雄的期望。再就是两朝的统治者励精图治,比如汉朝时期,文化之花开得绚烂,至今仍有其弥留的浓厚香气,经久不散,文化传承与发展相当优秀了。

再说朱元璋的明朝,朱元璋更是平民出身,刚开始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是靠着自己的勇谋征服天下的,在朱元璋当政期间,贪官污吏的惩罚制度相当严苛,最大程度的保护了百姓的利益。百姓的要求并不多,只要待他们好,一家几口团圆着吃饱穿暖,没有欺压百姓的事情,就对统治者感激不尽了。

反观其他各朝,基本是谋权篡位,政治争夺,或者发起人本就是王公贵族,或者像元朝和清朝的侵略手段,在孟森生活的时代是令人不齿的,因为那时中国正处在被侵略的屈辱中。

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些名人姓孟?

历史上姓孟的名人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按:车,古文;舆,今字。车又音居,是故,子舆、子车、子居,皆孟子之字也)。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及其门人着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胜是中国东周末年的墨家巨子。其著名事迹是为了守义,与约180名弟子死于楚国阳城君(一说鲁阳文君)的封地。

孟喜,又叫孟卿,善《礼》、疏氏《春秋》皆出孟卿。孟卿以《礼经》内容太多,《春秋》又烦杂,所以让孟喜从田何再传弟子田王孙学《易》,与施、梁丘贺同学。以后传孟氏《易》,创西汉今文《易》学孟氏学。但孟喜不遵西汉经学家所恪守的“师法”、“家法”,史称其“好自称誉,得《易》家候阴阳灾变书,诈言师田生且死时,枕喜膝,独传喜,诸儒以此耀之;同门梁丘贺疏通证明之,曰:‘田生绝于施手中,时喜归东海,安得此事?’……博士缺,众人荐喜。上闻喜改师法,遂不用喜”(《汉书·儒林传》)。

孟光,举案齐眉的典故说的就是梁鸿、孟光,汉书生梁鸿读完太学回家务农,与县上孟财主的30岁女儿孟光结婚,婚后他们抛弃孟家的富裕生活,到霸陵山区隐居,后来帮皋伯通打短工。每次孟光给梁鸿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眉来眼去,夫妻十分恩爱。

孟宗(?—271年),三国时江夏人(今湖北省阳新县),后因避孙皓字讳,改名孟仁,字恭武。少年时从师南阳李肃读书,后官居吴国司空。出生不详,卒于建恒三年,也就是公元271年。素仁孝,二十四孝之一的“哭竹生笋”指的就是孟仁为其母求笋的故事。

孟获是中国三国时期南中一带少数民族的首领,曾经起兵反叛蜀汉,后来被诸葛亮七擒七纵并降服。

孟海公,曹州济阴人,隋末群雄之一,613年三月,孟海公在周桥聚众起事,618年隋炀帝被杀后,孟海公自称宋义王。620年11月,窦建德自河北率军渡过黄河南下,孟海公不敌战败后,因而归附了窦建德。窦建德留部将范愿守曹州,孟海公随窦军西进洛阳救援王世充,但因为士卒疲惫,屡战不利。窦建德又不听凌敬提出的改道攻入关中,结果在成皋一战被李世民击败,全军覆没,孟海公被俘,押解到长安,在621年时被李渊下令处死。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着诗二百余首。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后蜀高祖孟知祥(874─934),字保胤,邢台县人,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皇帝,后唐太祖李克用侄婿。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建立者、后蜀第一位皇帝(934年在位),在位1年,享年61岁。

孟珙(1195—1246),字璞玉,原籍绛州(今山西新绛),曾祖孟安是岳飞部将,祖父孟林亦是岳飞部属,随军至随州,定居于枣阳(今皆属湖北)。南宋优秀的军事家、统帅,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将。南宋中期宋蒙战争爆发后,曾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由于其在抵抗蒙古军的杰出表现,被后世军史家称之“机动防御大师”。

孟称舜,[明](约1599年-1684年)字子塞,又作子若或子适,号小蓬莱卧云子、花屿仙史,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崇祯时诸生。训导。品方正孤介,不肯与俗伍,不肯以私阿,力以励风俗、兴教化为己任。朔望升堂讲道,阐明濂闽心学,课士严正,毋敢或哗。学富才敏,昕夕诵读不绝,寒暑著述无休。适学宫颓废,谋如家事,汲汲不休。庙庑俎豆有未备者,皆缮补之。尊经阁藉其落成。其有功圣门盖不少云。入清,尝为松阳令。

孟森(1869-1937),字莼孙,号心史,武进县人,清史学科奠基人。孟森早年受聘于上海南洋公学任教,旋至译学馆主持翻译事务。1902年在广西边务督办郑孝胥暑中任幕僚,为郑赏识,资送去东京政法大学学习,译有日本维新后的政法类书籍。回国后主编《东方杂志》,武昌起义后,为程德全指挥的江浙联军进攻南京起草宣言。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任黎元洪为首的共和党执行书记。1913年4月,当选为国会参议员。

很多史学家喜欢把明清混在一起研究,这是为什么?

清代学术史研究

明清史研究领域有许多著名学者。之所以认识颜崇年,是因为颜崇年先生参加过上百个论坛,更有优秀的学者不为世人所熟知。当然,这很正常,因为学术研究本身就是“象牙塔”上的工作。只有专注于某一专业,才能了解该专业的学术前沿和学术动态。

颜崇年真正的学术成就是充分的学习和他的“森林帝国”概念。当然,“森林帝国”这个概念成立了吗?但值得商榷的是,颜崇年提出“森林帝国”和“森林文化”的概念,其学术贡献在于启发学术界重视“森林文化”,厘清“游牧”与“渔猎”的区别。古代有匈奴、鲜卑、蒙古、契丹、女真等。在中国的北方。但不同少数民族的经济形式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为游牧民族。鲜卑人和女真人早期的经济形式是渔猎经济。但是渔猎经济能否崛起为“森林文化”和“森林帝国”?颜崇年的很多说法恐怕很难让人信服。

严崇年先生在讨论“渔猎”和“游牧”的概念时,没有认识到渔猎经济和游牧经济的本质。事实上,在人类社会早期,渔猎经济是狩猎经济的一部分,渔猎经济获得的食物完全取自自然。钓鱼,鱼是野生的,打猎,鹿是野生的。游牧民族属于农业,因为牛、羊、马是驯养动物,需要饲养。农业革命后,人类有了畜牧业,广义上属于农业。所以游牧经济其实比渔猎经济更先进,获得的食物更稳定。汉魏时期的契丹(辽)、女真(金)、满洲(清),包括鲜卑(北魏)在内,在发展初期都是受益于森林,直接采集狩猎,因为东北地区有广大的温带森林和大量的江河湖泊,为人们提供天然的食物。然而,一个部落人口众多。因为可供渔猎的食物不稳定,不能长期保存。

其实八旗制度和“官话骑射”与渔猎经济无关,更多的是以狩猎经济为基础。但狩猎并不是森林文化独有的,草原文化中也有。擅长骑射的蒙古骑兵与狩猎有关。狩猎不是简单的狩猎,而是全方位的狩猎,逐渐缩小包围圈,然后在小范围内射杀野生动物。狩猎主要不是为了食物,而是为了训练士兵的骑射技能。

他的《论清十二帝》和《明亡清兴六十年》既不是学术著作,也不是学术成果。这里的很多内容都是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但是由于覆盖面广,所以错误和遗漏比比皆是。

首先简单说一下研究的学术史。清朝是离我们最近的古代王朝。当然,我们知道的关于最近事件的信息最多,所以有很多清朝的故事。但长期以来,我们所了解的清史往往是文学故事,而不是真实的历史。辛亥革命前,清朝的档案都在故宫,老百姓是看不见的。我们知道很多清朝的故事,但对真实的历史知之甚少。由于故宫内存在大量清宫档案,对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篡位等问题的认识往往来自野史传说和文学故事。

中国当代清史研究的奠基人是谁?是孟森,孟森的代表作有《明史注》、《清史注》、《清初三大疑案考证》。孟森是近代清史研究的先驱和奠基人。在孟森之前,清史研究是一种传统的史学方法,如《清实录》和《东》都是传统史学。自孟森以来,清史研究成为一门现代学科。辛亥革命后,普通学者可以看到大量清宫档案,这也是清史研究成为现代学科的一个好机会。

孟森《清初三秘考》主要以历史的方式考察清初三秘。全书共分“慈禧太后考”、“世宗出家考”、“世宗为师考”三章,其中世宗出家后有附录“董小宛考”。太后萧庄娶多尔衮,顺治、雍正出家篡改圣旨的故事流传已久。是真的吗?孟森已一一考证。

民国初年,教育部发现了清朝礼部收藏的李恪宫廷考试试卷。在宫廷考试试卷中,摄政王常被冠以“叔”“父”之名。此外,笔记中还有许多野史和“太后成婚”的传闻。有一段时间,人们普遍认为王太后萧壮已经嫁给多尔衮。但孟森认为这些野史笔记不够,多尔衮可能与后宫嫔妃有染,但此人未必是萧庄,也不存在娶太后这回事。孟森还引用了《朝鲜李朝实录》中关于清朝的史料来研究清朝的历史。李朝十六王曾问清朝的使者,“皇帝摄政王”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清朝使者回答说,这意味着“与皇帝融为一体”。所以当时的人已经认为“皇帝之父为摄政王”,“叔”字是“太上皇”“两帝”的意思,说明多尔衮的地位就像皇帝一样。如果太后结婚,《朝鲜李朝实录》肯定会提到。

关于孟森和孟森清史讲义读后感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