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维图斯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维图斯特级卡曼尼干红葡萄酒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 1、贱卖阿拉斯加的...
今天给各位分享维图斯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维图斯特级卡曼尼干红葡萄酒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毫无疑问,现在的阿拉斯加是美国位于北美洲最西北端的联邦州,也是美国面积最大的州,大体占美国整个面积五分之一的样子。东靠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西与俄罗斯隔海相望,北邻北冰洋,向南是一望无际的太平洋。阿拉斯加资源丰富,不仅有渔业、石油和天然气,还有大量的林木。阿拉斯加介于亚洲大陆和北美大陆之间,自然是横跨太平洋航空的天然中转站,军事上美国的前哨基地。美国依靠阿拉斯加成为国土拥有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海岸线“三洋大国”,并因阿拉斯加毗邻北冰洋,使美国成为响当当的北极理事会成员。
那么,这么一块好地,俄罗斯当年是怎么发现的呢?又为什么非要卖掉呢?
发现
最开始发现阿拉斯加的其实不是俄国人,而是丹麦人。这个名叫维图斯·约纳森·白令的丹麦人,出生于丹麦霍尔森斯,是俄罗斯海军中的一位丹麦探险家。白令海峡、白令海、白令岛都是为纪念他第一个发现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1733年到1743年,白令跟随俄罗斯海军在北极地区进行了一次探险,也叫大北极探险或第二次堪察加探险,他们沿着西伯利亚北部海岸线一直航行到了北美洲阿拉斯加地区,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岛、科曼多尔群岛和白令岛就映入了他们的眼帘。
1784年,俄罗斯人在科迪亚克岛建立了第一个永久定居点。到1799年,他们的触角一直向东延伸,直到东南海岸的锡特卡。同年俄罗斯人在阿拉斯加创建了殖民贸易公司——俄美公司。之后一直到阿拉斯加卖给美国之前,锡特卡一直都是俄属北美的首府。
俄罗斯能在这里经营,主要是俄美公司看中阿拉斯加沿海丰富的海狗、海獭等动物皮毛资源。不过随着无节制的捕杀,到了19世纪中期阿拉斯加沿岸渔业资源基本枯竭,俄美公司从1797年至1821年从这里获得的海狗皮达123万张,到1842年至1861年骤减到33.8万张,同期海獭皮从7.2万张减至2.5万张。为此他们以为这里已再无利可图,这也为后面卖掉阿拉斯加埋下了伏笔。
变卖
俄罗斯卖掉阿拉斯加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主动而为之。沙皇主动派人与美国联络沟通,当时美国绝大多数议员并没有看好,只有西华德等人认为这是一笔最划算的大买卖。
当时俄罗斯要价1200万美元,美国嫌贵,俄罗斯却说这就够便宜了,美国见状说,那就再谈谈吧。可是俄国左等右等,干等没了消息,实在是等不了了,就同意720万美元的价格。这样也拖了好几年,一是美国忙于南北战争,二是美国对于否购买阿拉斯加意见也不统一,好在最后美国国会还是通过了购买阿拉斯加的决议。
美国之所以能买这块地,与1867年当时的国务卿亨利·西华德的力主是分不开的。当时很多人讥讽西华德这是在干蠢事。因为阿拉斯加常年被冰雪覆盖,几乎没有人烟。现在看来,亨利·西华德太聪明了!太有战略眼光了!也使他成为美国最尊敬的人之一。
当时俄罗斯执意卖掉阿拉斯加,也有它的如意盘算。因为在它看来阿拉斯加是可能被英国人夺走的,自己能把它卖掉赚到了钱,这当然是划算的。而且美国买下后,还可以减轻英国殖民地加拿大的地缘影响,因为当时英美是死敌,还把加拿大夹在了美国领土之间,还能让美国堵住英国向西扩张之路。
原因
一直对领土有着强烈渴求的俄罗斯为什么要贱卖阿拉斯加?这与当时沙俄的处境是分不开的。由于俄罗斯向西的扩张,引起了英法的不满和担忧,所以就爆发了俄罗斯与英、法等国在黑海沿岸的克里米亚半岛的战争。英法联军和土耳其一起打败了农奴制度下的俄罗斯,被迫割地求和。
同时,当时沙俄国内正进行的农奴制改革急需大量资金,加之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让俄罗斯认识到英法海军的强大,而且阿拉斯加紧挨着英国的殖民地加拿大,而且英国在加拿大还驻有重兵,俄罗斯担心英国人从加拿大进攻俄本土。这让俄罗斯心有余悸,冥冥之中意识到阿拉斯加有可能被英国夺走。而此时俄罗斯国内出现了要卖掉阿拉斯加的声音。于是,沙皇掂量来掂量去,与其让人夺走,不如主动出卖,以解燃眉之急。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向南扩张的轻易得手。1850年后,俄罗斯在远东扩张的方向由向东改为向南,借着鸦片战争后,清朝中国的内忧外患,俄罗斯用尽了浑身解数强迫与清朝签订了《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获得了远东广袤肥沃的土地,还占有了不冻港海参崴,让俄罗斯在远东有了立足之地,因此觉得阿拉斯加没那么重要了。
第三个原因,认为阿拉斯加距离俄罗斯的中心地带遥远且是个无利之地。前文说到俄罗斯占领阿拉斯加后就在此地成立了俄美公司,主要是看好了阿拉斯加沿海丰富的海狗、海獭等动物皮毛带来的丰厚利润。但由于过度的捕杀这些资源基本被洗劫一空,利润的急剧减少,加之认为这里冰天雪地又离俄罗斯中心地带隔山吊远,再无多大利可图。所以他们感觉卖掉阿拉斯加也没有什么可惜的。
后果
然而,就在俄罗斯卖掉阿拉斯加不到30年的时候,在这冰天雪地发现了巨大的金矿,不但分布范围广,而且储量产量惊人。其中,有个朱诺大金矿开采了40多年,让美国赚了1.5亿美元,相当于20个阿拉斯加的价格!后来还发现了可开采石油储量13.7亿吨,相当于美国整体的两成,还勘探出5.7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这是俄罗斯没有预料到的。
当年俄罗斯想用卖掉阿拉斯加堵住英国的扩张之路,但却成了美国对外扩张的垫脚石。使美国底气十足地参与北极问题,打破了英国在太平洋上的霸权,让美国一路西进,占领夏威夷,直至菲律宾关岛,取代英国。正是有了阿拉斯加,美国才能顺利把手伸到亚洲,一直到现在。也造成人所共知的古巴导弹危机的尴尬,因为阿拉斯加还在的话,俄罗斯可以把导弹直接部署在阿拉斯加。
不管怎么说,卖掉阿拉斯是俄罗斯永远的痛,但这已成为历史,当时有当时的具体情况,当时有当时的考量,毕竟当时面临窘境,卖给美国一来可以获得经济收益,二来可以拉美国下水一起对付英国,可谓一举两得。至于后来的发现大量资源谁又能预料得到,当时摆脱困境才是沙皇的硬道理。生存尚难,还怎么能顾得上一个阿拉斯加!
曾经遍布美洲大陆的原住民,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总人口就突破了一个亿。有着灿烂的文明,比如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以及印加文明。
(玛雅文明—库库尔坎金字塔)
(阿兹特克—特诺奇蒂特兰大神庙的复原图)
在欧洲人到来以后,由于大规模屠杀,以及从旧大陆带来的病毒等,导致原住民人口骤减,近乎灭绝。
(印第安酋长服装)
现在的美洲原住民中,绝大多数为印第安人,剩下的则是主要位于北美洲北部的因纽特人。
(马背上的印第安人—位于亚利桑那州纪念碑谷)
(因纽特人)
据说哥伦布刚踏上美洲大陆,看到当地原住民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就是他到达了亚洲。确实,美洲的印第安人具有鲜明的亚洲蒙古人种的体貌特征。人类学家与考古学家在经过系统地研究以后,认为美洲原住民与现代东亚人有共同的祖先。
(印第安人)
不过美洲大陆的原住民是什么时候,通过何种途径来到美洲的,则成为学术界争论许久的问题。
而位于北美洲阿拉斯加与东亚西伯利亚之间的白令海峡则被认为是联结两个大陆人类迁徙的天然通道,也被称为—白令陆桥(英语:Beringia,俄语:Берингия)。
(卫星图片中的白令海峡)
白令海峡位于亚洲最东点的迭日涅夫角(169°43' W)和美洲最西点的威尔士王子角(168°05' W)之间,位于大约北纬65°40',宽约35-86公里,深度在30-50米之间。这个海峡连接了楚科奇海(北冰洋的一部分)和白令海(太平洋的一部分)。
“白令”这个名字来自俄罗斯海军,丹麦籍探险家的维图斯·白令(Vitus Bering)。
(维图斯·白令)
1741年,白令先生率船队成功穿越海峡,白令甚至看到了阿拉斯加的海岸线,不过由于重病,白令与船上的多名水手在返程途中,病逝于荒岛。为了纪念这位探险家,人们将白令率队穿越的海峡命名为白令海峡。
(白令海峡位置图)
不过根据古人类学家的研究成果来看,早在白令先生穿越海峡的万年之前,就有大批的人类移民“跨过”白令海峡,到达阿拉斯加,并且一路向南,遍布中-南美洲。
跨越两大洲,数万公里的人类迁移,究竟是在怎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末代冰期—白令海峡以及东西侧的阿拉斯加-西伯利亚地区)
我们需要将时间轴拨回数万年之前,距今时间最近的一次冰期—末次冰期。
(末次冰期最盛期地球的艺术想象图)
末次冰期(英语:Last glacial period)是距今时间最近的一次冰期,发生于第四纪的更新世晚期,始于约11万年前,终于1.2万年前。末次冰期的最盛期发生于约1.8万年前,当时由于大量的水被冻结,致使海平面下降,一些地区海平面下降甚至达90米(300英尺)。
(图瓦共和国境内的乌布苏盆地被认为是猛犸草原的遗迹)
沧海桑田变化,昔日的大洋,演变为规模巨大的猛犸草原。草原从西班牙向东穿越欧亚大陆,跨过白令陆桥,一直延伸到加拿大,从北极岛向南延伸到中国。这个生态系统覆盖了全球北部的广大地区。
(乌科克高原(Ukok Plateau)—猛犸草原的残余)
这片草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贫瘠,现在的研究表明,猛犸草原存在大量的有机碳储层,植被茂盛。草本植物分布范围广泛,也是哺乳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
(柳属灌木)
(猛犸草原莎草属)
当时活跃在猛犸草原的哺乳动物有野牛,野马,猛犸象等多种动物。
(猛犸象-保存于皇家不列颠哥伦比亚博物馆)
(美洲野牛)
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同样活跃在这片肥沃的草原上,以捕猎为生。
(狩猎野牛的印第安人)
他们的足迹遍布欧洲,亚洲。
(白令陆桥附近发现的猛犸象遗骸)
在他们追逐猎物的步伐下,不经意间,就越过了白令陆桥,到达了北美阿拉斯加地区。
(亚洲人类迁移路线图)
白令陆桥在距今数万年的时间里,经历了数次演变。伸延最广阔的时候,长度达1600公里。而到距今约1.2万年的时候,海平面上升,大陆桥就被淹没在海水中。
(白令陆桥演化史)
现今的白令海峡中仍然可见白令陆桥的残余——代奥米德群岛。该岛屿由两座岛屿组成,西边的岛称为大代奥米德岛(Big Diomede或Imaqliq,又称Ratmanov Island),为俄罗斯联邦的领土;东边的岛称为小代奥米德岛,是美国的领土。
(代奥米德群岛)
而美洲原住民如何从阿拉斯加地区向南迁移,越过重重冰川的阻隔,最终遍布整个美洲,学术界依旧争论不休。经过长期地不断迁移与推进,最终散布到美洲全境。
(美洲不同国家地区原住民人口分布百分比图)
美洲原住民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他们进入美洲的时间不同,背景各异,受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等各方面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许多不同语言、不同习俗、不同文化的部落。
(墨西哥帕伦克博物馆里的玛雅文字)
人类文明的传播与演化,就是这样与地球上的地质变化,息息相关,相互适应。
1730年3月,白令回到了阔别五年的圣彼得堡。没有鲜花,没有掌声,白令自己也有些遗憾,毕竟他没有亲自看到或踏上北美大陆来证明海峡确实存在。但他仍坚持认为自己是一个胜利者。
回到圣彼得堡后不久,白令就去莫斯科向枢密院汇报探险经过,把他的航海日志交给了海军学院,并向新继位的安娜?伊万诺夫娃女皇和海军部呈递了他的考察报告。在报告中,他对这次北太平洋探险作了总结,他说:“8月15日,我们来到北纬57度18分的地方,我根据所有的迹象断定,光荣的不朽的皇帝敕令已经完成了。一条东北向的航线是的确存在的。倘若人们没有受到北冰洋的阻隔,那么可以从勒拿河驶向堪察加,再从那儿驶向日本、中国和东印度。
但是,枢密院对白令的探险经过丝毫不感兴趣,那些彼得大帝从西欧招募来的老学究,关心的只是堪察加半岛外面那块臆想出来的“耶索之地”和“茹安?达?伽马之地”,因而只是一味地责问白令为什么没有找到。海军部对白令的报告也不满意:“为什么不从东南角继续向西北航行,去寻找那可能存在的陆桥?”白令只得一再解释道:“我是根据这一事实做出结论的,即北边再没有陆地了,也没有任何陆地同楚科奇或东北角连接在一起,所以我才回来了。假如我再朝前走而遇见逆风的话,那年夏天恐怕就回不来了。要在那地方过冬简直不可思议,当地的土著人野蛮慓悍,又不属俄国管辖。”可那些官员仍喋喋不休地指责他的失误,1000卢布奖金两年后才发给他。
满腹郁闷的白令在圣彼得堡度日如年。他可以慨然面对自然的一切险风恶浪而无所畏惧,却无法忍受人间的世态炎凉,污浊不堪的官场更使他倍感窒息。何时能冲出这樊笼,奔向自由的海阔天空?白令期待着能再次扬帆出海,来证明自己并不是一个仅有丰富想象力的船长。
在一些朋友的劝说和帮助下,白令终于决定再度出山。他倾尽毕生学识,拟出一项庞大的探险考察计划。它包括从堪察加出发去探寻美洲的海岸;探索和寻找通往日本的航线;查明俄国北部的海岸线和海域情况以及探察西伯利亚的广阔腹地。这项计划不仅反映了白令个人的壮志雄才,更与安娜女皇的殖民扩张野心不谋而合。因为当时俄国势力已向东扩张到了太平洋沿岸,但中间这片绵延数千英里的疆土并未得到认真的考察和开发,甚至在当时的地图上,西伯利亚北部的海岸线还是一条直线。所以,当计划送到上级部门审批时便被层层加码,进一步扩充,包括在沿途建立炼铁厂、造船厂,创办海洋学校,推广畜牧业等等,从而使白令的计划带上了地理发现、殖民扩张、科学考察等多重意义。
1732年12月,枢密院正式批准了这个“为了女皇陛下的利益和大俄帝国的荣誉”所进行的规模空前的探险计划。白令被授予海军中校衔,统领这次探险,并给他派了两名助手斯潘贝格和契里科夫,组成了一支有800余人,5支小分队的庞大探险队,称为“白令—契里科夫堪察加第二探险队”。他们吸取了第一次远征的教训,除一些重要仪器由圣彼得堡运出,其余一般性物资和辎重均由沿途当地政府供给。
1732年2月,第一支探险队离开了圣彼得堡。由于这是五支队伍的联合行动,作为总指挥的白令必须协调地推进各队的行进速度。所以,直到第二年10月,白令才率领他的分队来到雅库茨克。他本以为一切都在他的指挥下按原计划顺利进行,没曾想到呈现在他眼前的雅库茨克却是一片狼藉,考察队员三三两两懒散地躺在地上晒太阳,未完工的营房、仓库如战后废墟般兀然矗立,负责的官员不但疏于职守,而且对白令本人颇不以为然。结果两人的关系闹得很僵,告发、申诉的状纸雪片般地飞向圣彼得堡。1735年秋,科学院分队的到来,更是雪上加霜。他们不仅带来大批人员,更把一些不必要的辎重全部携来,望远镜、绘图桌、图书倒不必说,居然还有许多美酒和奢侈品。白令对此大为恼火,这使他轻装前进的计划成为了泡影。悲剧似乎正在重演,他们将不得不重蹈上次探险的覆辙。白令对此也无可奈何,他可以是一个无所畏惧的船长,却不能成为一个八面玲珑的调解员,更无法使令行禁止。由于海军部中有人对上次探险的成败评价存在争议,在这次探险中,白令的权力受到很大的限制。他不仅要把重大决策付诸表决,而且一切重要行动都要得到契里科夫的批准。白令对随行的科学家们无权管辖,只能配合他们的行动,保证他们的需要。许多科学家也瞧不起白令,甚至公开和他作对。白令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孤独无助的飞虫,陷于一张张错综交织的人际关系网中,虽苦苦挣扎却不能自拔。
他只能等待,结果一等就是4年。4年中,这支4000多人的探险队仅仅是将所有物资运到雅库茨克,其余时间都在官员们的互相推诿攻诘中白白浪费掉了。圣彼得堡当局对这种蜗牛式的探险行动也忍无可忍,最后,下令扣除了白令一半的薪水,并派了两名督察来专门负责向地方当局征调探险队所需的援助和资源。一切终于开始踏上正轨。白令长长地舒了口气,这部庞大的机器总算运转起来了。
阿瓦恰湾是堪察加半岛上一个天然的深水良港。1739年,白令派人勘测了这个港湾,绘制了详细的海图,修建了几幢营房、教堂,并给这个新生的港口命名为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1740年10月,白令率领两艘长达80英尺的多桅帆船——圣保罗号和圣彼得号,来到阿瓦恰湾过冬。他打算第二年5月春暖花开之时从堪察加出发,发现美洲以后就在那里过冬,第二年再返回堪察加。
但就在他们动身之前,挫折接踵而来。白令为这次航行所准备的一艘食品船不幸在鄂霍茨克河口的沙洲上搁浅了,船的食品,包括新鲜蔬菜、饼干、硬面包等全部被海水浸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他们雇了大批当地土著人充当劳工,将生活必需品从陆路运到阿瓦恰港,但这些慓悍的楚科奇人中途哗变,企图鲸吞所有物资。虽说后来叛乱被镇压下去,但货物的运输工作已经迟了。时间紧迫,只能仓促准备一番就起航了。一场灾难的隐患就此埋下,恶魔的阴影正悄悄来临。
1741年6月4日,海面上刮起了期待已久的西风,圣保罗号和圣彼得号扬帆出港,沿东南航线行驶,试图再次寻找那帮科学家们臆造的“达?伽马之地”。白令坐镇圣彼得号,协调指挥两船行动。两艘船前后相随,以旗语和鸣炮保持联络,相距很近时则用喇叭筒互相喊话。一个星期过去了,他们一无所获,白令隐隐有一种不详的预感,他仿佛又体会到上次探险时那种无功而返的焦虑和沮丧。“这才刚刚开始,千万不能丧失信心!”白令心里暗暗告诫自己。他决定不再浪费时间。航线折向东北,去寻找美洲大陆,这才是这次探险的主要目的,也是白令一直梦寐以求的理想。想到这儿,他的情绪又逐渐高涨起来。
同白令的心情正好相反,天气却越来越糟。起先是南风肆虐,接着东风更加嚣张,狂暴的飓风挟着巨浪,城墙般向两艘船涌来,一浪更比一浪高。船就像木片一样在浪峰翻滚,在浪谷盘旋。白令顽强而熟练地指挥他的船员投入了战斗。狂风恶浪,对他来说并不算什么。正如将军不能没有战场一样,40多年的航海生涯,他已习惯了这种场面,并且把这桀骜不驯的大海当作了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此时此刻的白令,已不再是一个白发依稀、已近暮年的老人,而俨然如一位横刀跃马、驰骋疆场的骁将。
几天后,风暴终于过去了。可风平浪静的海面上,白令怎么也找不到圣保罗号的影子。两艘船走散了(后来圣保罗号成功地到达美洲,并顺利返回)。
圣彼得号继续他孤独的旅程。7月,一些陆地的迹象开始出现:波涛的微妙变化,海水中不同寻常的海草和海藻,飘浮的木头以及陆岸才有的野鸭。白令据此判断,北美大陆已近在眼前。他设置了瞭望哨,不断用铅锤探测水深。船在深水间也只张小帆,随风飘流,缓速前行。
7月18日,对瞭望员切特列夫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清晨,他第一个发现了美洲大陆——锯齿状的海岸伸入海面,突兀的崖壁陡然耸立,远处迤逦的群山上覆盖着皑皑白雪,一座山峰(圣伊莱亚斯山)巍巍直冲天际,片片针叶林从山腰一直延伸到海边。
白令对这胜利的到来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他不敢相信眼前这块土地就是他魂萦梦牵的美洲大陆。几年前,当他因拿不出证据证明美洲大陆的确切方位而备受指责时,他就开始期盼这一天的到来。如今成功了,白令反而有种茫然若失之感。也许对他来说,真正的喜悦不在此一念,而在于取得胜利的过程之中。喜悦只是瞬间的事,紧接而来要面对的则是更加残酷无情的现实——
淡水!蔬菜!仓库里这些东西正一天天少下去。当初在阿瓦恰湾所埋下的隐患——运输船沉没,劳工逃跑,因时间紧迫而没有带上足够的新鲜蔬菜和淡水,与贮藏有大量蔬菜和肉类的圣保罗号失去了联系,现在终于爆发了出来。
白令下令圣彼得号沿涨岸线向西迂回航行,希望能找个小岛或港湾休整一下,补充淡水。淡水已经开始定量供应,身为指挥官的白令每天也只能少量得到,他的身体状况开始恶化。
两天后,他们发现了卡亚克岛。白令派领航员切特列夫去取淡水,随船医生斯台勒也希望以一个自然学家的身份去岛上考察一番。白令只给他10个小时的时问,为此,斯台勒大发牢骚:“为了这次探险,白白浪费了我们10年时间,可我考察的时间却只有10个小时,难道我们到这来仅仅是为了把美洲的水带回亚洲去吗?”白令耸耸肩,充耳不闻。对他来说,这次探险的价值并不在于对美洲大陆的自然状况了解多少,他亲眼看到了美洲,不辱女皇使命,这就是最大的胜利。无疑,在这一点上,白令暴露了他的局限性。对于一个真正的探险家来说,探险的意义不仅在于探险的过程,更在于探险的目的,在于了解自然、探索未知世界的奥妙。尽管如此,在卡亚克岛上呆了10个小时的斯台勒还是小有收获。他发现了篝火的痕迹以及各种各样的工具,像弓箭、钻木取火用的钻子等,这表明这里曾有人住过。此外,他还看到了一种与美洲东部特产的益鸦相类似的鸟,斯台勒据此判断,他们确实已到了美洲沿岸。切特列夫也发现了一个小木屋和一处陆地环抱的港湾,但白令担心受到当地土著人的攻击,拒绝进港停靠。
没等20个大空桶都装满水,白令就下令拔锚起航。他仿佛感到时间对他自己来说已所剩无几。日渐虚弱的他对于自己是否还能活着回到阿瓦恰湾毫无把握。
以后几天,圣彼得号完全被风牵着鼻子在阿拉斯加湾的海面上四处飘荡。天上还飘着细雨,白令拖着病体,艰难地指挥圣彼得号沿海岸线踯躅西行,并发现了阿拉斯加湾上最大的科迪亚克岛。
一个星期后,圣彼得号在浓雾中再次驶达美洲海岸——狭窄的阿拉斯加半岛。岛上的群山在雾中若隐若现,宛若仙境。但水手们已无心欣赏这美景,这时已有26人染上了坏血症,白令自己也浑身软绵绵的,淡水供应再度告急。
此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阴雨、狂风、迷雾和病魔始终伴随着白令和他的船员们,圣彼得号在一串串岛屿组成的迷阵中徘徊挣扎。这些“几乎无法数清的岛屿群”星罗棋布地散落在海面上,十分集中。白令先后命名了雾岛(后改为契里科夫岛)、塞米迪群岛、纳盖群岛,并将其中的岛屿用圣徒的名字命名。到后来,岛屿群越来越多,数不胜数,圣徒的名字也用完了,只好作罢。这些岛屿群在北太平洋上组成了一条群岛链,后来被称为阿留申群岛。白令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现阿留申群岛的探险家。
一天清晨,久违的阳光终于撕破阴翳的迷雾,给白令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他决定找一个小岛抛锚停泊,休养一下,补充淡水。他派几个还能活动的船员上岸去取淡水,斯台勒再次自告奋勇,要上岸去考察,这次白令没有阻拦。那些打水的船员为图省事,节省体力,不愿到岛内取淡水,只在近岸的几个小潭里取回了几十桶含盐量很高的“淡水”,结果,许多人喝下后上吐下泄。卧床不起。幸亏有斯台勒从岛上采集来的浆果和草药,这些病情才不致于进一步恶化。但仍有一名船员罹难,他叫舒马金,是这次探险的第一个殉难者。那天,白令没有参加他的葬礼,他只是站在船长室,透过舷窗,默默地望着舒马金的尸体被人运到岸上,葬在那个所谓的“淡水”潭边。他把这个岛命名为舒马金岛,后来,这周围的整个群岛便被称为舒马金群岛。
在这里,白令第一次遇见了美洲的阿留申人,并应其盛情邀请,派了三名队员涉水上岸,在岸上受到一大群土著人的夹道欢迎。队员们请这些阿留申人喝白兰地酒,并递给他们装满烟叶的烟斗。可土著人似乎对这并不感兴趣,他们送给探险队员一大块鲸鱼油。队员们闻着那浓烈的膻味,根本难以下咽。等队员动身准备离开时,土著人站起来,围住队员,用传统礼仪友好地向他们告别,但探险队员误以为他们想扣留自己,拔出手枪,朝天便放,吓得土著人扑倒在地,瑟瑟发抖,队员们逃命似地跑回了圣彼得号。一次独具历史意义的文化交流就在这样的不和谐和误解的气氛中戏剧性地结束了。
时至9月,海面上已不见了红嘴鸥的影子——又一个冬天来到了。圣彼得号不得不离开他们的避难所,匆匆上路,把他们的命运再度交给了上天。风,还是一样的狂;浪,还是一样的高;雨,还是一样的急;人——却已倒下。一半的船员因生坏血病而不得不躺在冰冷潮湿的床上,其余的船员也只能随波逐流,望天兴叹。他们惟一能吃的东西是布满霉斑的硬饼干,没有水,只能就着雨水下咽。那些病入膏肓的船员开始一个个死去,他们的尸体被裹上白布,抛入恶浪滔天的大海,霎那间便被卷得无影无踪。有着40年航海经验的白令此时也回天无术,只能靠祈祷上帝安慰自己和船员。
有一句话说,当上帝关上了所有的门,他会给你留下一扇窗。11月5日,在腥风恶浪中煎熬了一个多月的白令,终于找到了这扇窗,那天,风和日丽,晴空万里。罗盘显示,他们离阿瓦恰弯只有90英里了,不久,一条高耸的海岸线映入眼帘,白令疲惫的眼眸中含烁着希望的泪花。可惜,这不是他们的归宿堪察加,再次观测时,才发现已偏离航线。圣彼得号只能绕过海岸线,以调整航向。
午夜,一场暴风雨突然降临了。虚弱的船员在倾斜的甲板上根本无法立足,更无力把帆收叠起来,结果那些帆被风撕碎,连桅杆也被劈到海中。他们连放了三只巨型铁锚,都无法稳住船身,胳膊粗的锚链被巨浪一一打断。船员们惊惧地看着圣彼得号被一股冲天巨浪掀起,越过一块巨大的礁石,落到距离海岸360英尺的一个平静的小岬湾。
黎明不知什么时候已悄悄来临。大难不死的船员们发现他们来到了一个没有任何标记,长满藻物的小岛。岛上除了一个个坟墓似的荒丘,没有任何树林,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北极狐凄厉的恶嚎。
此时的白令已被坏血病折磨得精疲力尽,气息奄奄。他被用布仔细包裹起来,以免感染,然后运送上岸。船员们在沙岸边挖了五个地堡,用浮木搭成地窝铺,上面蒙上一层船上的帆布。看来他们将不得不在这五个简陋的地坑里渡过这个冬天了。岛上有数不清的海獭和海豹可供捕猎。每天都轮流派二个人冒着刺骨寒风出去捕猎。但能胜任这项工作的人越来越少了,水手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死去,投入海中。
白令在那间地屋中已躺了一个多月。尽管有斯台勒医生的精心照料,但他仍然清醒地意识到,生命之火正一点点熄灭。
1741年12月8日,维图斯?白令在白令岛逝世。
关于维图斯和维图斯特级卡曼尼干红葡萄酒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上一篇:王子维世界排名(王子维)
下一篇:曲祖毅图片(曲祖毅)
发表评论